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须坚持市场化导向
2016-11-14
光明日报4590
核心提示: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新玉米收购旺季即将到来,这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首次玉米收购。粮食局发布的消息显示,前期市场价格基本符合各方预期,购销比较活跃。截至11月5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730万吨,同比增加409万吨。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新玉米收购旺季即将到来,这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首次玉米收购。粮食局发布的消息显示,前期市场价格基本符合各方预期,购销比较活跃。截至11月5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730万吨,同比增加409万吨。
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改革方案,我国把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不再由中储粮总公司作为执行主体组织临时收储,而是由多元市场主体随行就市收购。这一政策顺应了市场,符合广大粮食种植户对于改革的期待。
临时收储政策运行多年来,玉米收购价格连年提高,收购量逐年递增,库存不断积累,玉米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玉米及其替代品大规模进口,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需阶段性、结构性矛盾,下游加工转化企业成本上升,普遍经营困难、开工不足,“链头不活,全链打结”,难以持续带动农民增收。从当前产销矛盾看,改革玉米收储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对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不仅有利于引导种植结构调整,而且有利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调动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增加玉米“过腹”和加工转化的规模,进一步推动玉米产业链上下游健康协调发展。从长远看,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优质优价,可以促进下游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吸纳更多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应该看到,今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年,当前东北玉米即将大量上市,政府和市场、企业和农民、种粮大户和其他农户关系将逐步调整。面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玉米价格下降、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不活跃等问题,有关部门和地区应采取多元措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应积极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解决好“有人收粮”问题;积极抓好收购资金筹措,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解决好“有钱收粮”问题;精准调度仓储能力,解决好“有仓收粮”问题,切实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坚持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是我们推进粮食政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应努力恢复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同时更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保持东北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完善农民生产过程中的补贴配置,让种粮农户吃上“定心丸”,最终实现稳定和发展农业,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的目标。
标签:
玉米收储制度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20191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公示 3个农机装备集群胜出
- 199422456家合作社 | 农场主报名参加3月22-24日内蒙古敕勒川农机团购节
- 13583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484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375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876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57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678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49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