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入口3秒自动进入网页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_精品伊甸乐园入口2023高清

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小农户Vs农场主,14亩玉米与2000亩水稻的考量

   2019-10-17 新京报8190
核心提示:辽宁省盘锦市于台村。中午12点多,66岁的李广伶开着农用三轮,拉着一车玉米棒回家,卸下玉米棒后,又开着车出门,路过村里的商店时,李广伶停车买了点散装的饼干,两瓶水,又回到地里,妻子还在地里等他。随手拽一把晒干的玉米秆垫着,两个人席地而坐,开始了他们的午餐。

辽宁省盘锦市于台村。中午12点多,66岁的李广伶开着农用三轮,拉着一车玉米棒回家,卸下玉米棒后,又开着车出门,路过村里的商店时,李广伶停车买了点散装的饼干,两瓶水,又回到地里,妻子还在地里等他。随手拽一把晒干的玉米秆垫着,两个人席地而坐,开始了他们的午餐。
 

中午时分,66岁的李广伶坐在秸秆上吃着从村里商店里买来的散装饼干。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李广伶种的14亩地,全是玉米,收获时,先把玉米砍倒在地里,晒五六天,等晒干了,再一个个把玉米棒子掰下来,装车送回家,之后再把玉米秆打捆拉回家,以备冬天烧火做饭取暖。这一番收获的工作,从10初开始,一直到10月底才能结束。

 

就在李广伶的玉米地斜对面,一片200多亩的水稻也快收割完了,水稻的主人姓刘,在周边总共租了2000多亩地种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收获的时候,四台收割机,每台每天能收三四十亩,这片大约200多亩的未收稻田是最后一批,这一两天,就彻底收完了。

 

他用古老的方式生产

 

李广伶夫妻俩每天早晨7点左右出门,晚上五六点回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古老的生产方式——家庭生产、手工种植,使用机器的时候,是春播前请人用机器翻地起垄,除此之外,14亩地的玉米全靠人力完成生产。
 

李广伶种的14亩地,全是玉米。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这片细长条的地大概有10亩,三四十米宽,一百多米长,占了李广伶家14亩耕地的绝大部分。以前种过大棚蔬菜、香瓜,后来有点儿种不动了,就不种了。这些年来,一直种玉米,一年一季,主要的活儿,都是李广伶一个人干。

 

事实上,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

 

李广伶有两个儿子,都在城里打工,也都成家了,大儿子已经生了孩子,李广伶的妻子去城里帮忙看孩子,小儿子刚结婚不久,还没孩子,暂时不用操心。

 

每年“五一”前后,李广伶会请开农机的人来帮忙翻地起垄,顺便把前一年留下的秸秆茬儿铲平,“人干起来不容易,机器就很简单,一趟过去,秸秆茬儿就旋平了,垄也起好了,再用手持的点种器点种,我一个人,一天能种三四亩,14亩地,四五天就种完了”,他说。

 

种粮食,不只是春种秋收,播种前要施底肥,中间要追肥,打农药,倘若遇到旱情,还要浇水抗旱……

 

李广伶开着他的农用三轮车,一个人下地,一个人回家,每年种一季,近六个月,侍弄着他的14亩玉米,只有秋收的最后一个月,妻子会回来一起收。

 

他用机器耕耘大地

 

玉米地边上,是一条四五米宽的土路,一台大车就把路占满了,路中间有深深的车辙,几台厢式货车穿过这条小路,停在不远处的稻田边上,这是一片200多亩的水稻田,头一天还有四台收割机一起收割,第二天只剩下一台。

 

收割机没有驾驶舱,驾驶员穿着厚衣服、戴着口罩站在小小的操作平台上,一站就是一天,费用按面积算,收一亩70块钱,一天能收三四十亩。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3米多宽的切割刀,轻松地将水稻卷进收割机,秸秆被粉碎,扬到身后的地里,留下未脱壳的稻谷,用输送管倾倒到货车里。

 

货车来自粮库,装满后直接拉到粮库,过秤、入库。

 

水稻的主人姓刘,并不是本村人,七八年前,他在这里租了2000多亩地种水稻,这块地是最小的一片。

 

2000多亩水稻从种植到收获,刘师傅几乎不用自己动手,全部由机器完成,他只要出钱雇用就行。甚至卖粮也不用太操心,规模上去了,自然有粮库的人来地头收粮。
 

货车来自粮库,装满后直接拉到粮库,过秤、入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刘师傅是专业的种植户,2000多亩水稻是他的产业,水稻品种不错,又因为地块在盘锦,大米产业成熟,基本上不愁销售。相对来说,天气情况、病虫害等因素对水稻生产有影响,这也是农业生产必须面对的现实。 

 
标签: 小农户 农场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洛川县| 寿宁县| 安阳县| 铁岭市| 西平县| 方城县| 新丰县| 南昌县| 汽车|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