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拖拉机的跨时空“对话”
在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停放着一台代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车头上依旧醒目的“东方红”字样、颜色已经不再鲜亮的车身、显得有些斑驳的机壳,诉说着昔日艰难创业的荣光。
在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一台银色机身的“超级拖拉机1号”十分吸睛。鲨式呼吸信号灯、毫米波雷达、蘑菇头GPS天线、大数据云平台……这台没有驾驶室的纯电动拖拉机,集高科技和高颜值于一身,体现着当下智能农机装备的新进展。
这两台均由中国一拖生产制造的拖拉机,无形之间展开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场“对话”,跨越的不仅有数十年的峥嵘岁月,更有中国农机装备现代化进程的点点滴滴。
沿着河南洛阳涧西区的长安路走到最北端,可以看到一栋矗立了60多年的老建筑,作为中国一拖总部的办公楼,它见证了中国农机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艰辛历程。
走进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旅游基地,历史的厚重感不经意间扑面而来。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新中国台拖拉机、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
数十年转瞬,荒野变工厂,又一变而为中国规模的农业机械制造基地,中国进的农业机械研发基地。但经历荣光的中国一拖,也曾跌落谷底。
其中有一年,中国一拖的工作报告上这样写道:“2000年是我公司建厂以来生产经营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全年共完成销售收入174500万元,同比下降幅度为50%,亏损21000万元,目前仍是公司经济效益主要支撑的履拖仅销售了5959台,同比下降幅度为39.5%,虽然轮拖同比增长了63%,但其数量仅为449台。”
面对困境,中国一拖并没有坐以待毙,或派出调研大军,或寻求“外脑”支持,不把客观环境当成不作为的理由,而是主动出击,找差距、寻原因、求突破。
以曾红遍大江南北的东方红小四轮为例,适应市场需要的东方红小四轮,是中国一拖从计划经济跨入市场经济过程中开发的标志性产品,不但让企业迅速走出改革初期的震荡,而且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带动中国农机工业走出低谷。
回过头来,总结中国一拖这几十年的探索,无论是研发出适应需求的新产品,还是通过“三分四层”重现活力,或是用小轮拖的收益去助力大轮拖的研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和创新的力量,看到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2007年元旦,中国一拖在发布的《创新宣言》中指出:面对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可以依赖的就是创新。
对于今天的中国一拖来说,“市场”的范围不再是研制东方红小四轮时代的概念,而是直接与农机巨头同台较量的竞技场。
在与农机巨头交手的过程中,中国一拖认识到,仅靠传统低端产品,既不能在未来的角力赛中获胜,也不可能带来更好的利润回报。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向知识、技术、服务密集方向调整,推进企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
60多年峥嵘岁月,我们看到了一拖人对“初心”的坚守和对“使命”的践行。从20世纪50年代的东方红履带拖拉机,到20世纪80年代的东方红小四轮,再到21世纪初的东方红大轮拖,以及如今的东方红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智能拖拉机,尽管历经曲折,中国一拖始终在向前走,不断推进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在中国一拖,两台拖拉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但被记者听到,也被更广袤的田野听到。
如今,农机市场持续低迷,中国一拖同其他农机企业一样,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面对考验,勠力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优势,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势必再次成为一拖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