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董涵英:改革必须解放思想
编者按: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决定遴选部分文章加以刊发,以飨同仁。
解放思想是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重温那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深感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党和事业的大变革。一切从本本出发,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观念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就不可能出现势如大江东去的改革开放浪潮,就不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同样,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没有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没有敢于冲破旧的利益格局困锁禁锢的胆魄,深化改革也就无从谈起。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说来,都是这样。我们以农业机械化改革为例。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农业机械化改革初始之时,农机人正在“腹背受敌”,遭到“两面夹击”,境况十分尴尬。一方面,经过1978年—1980年三年决战,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落空。这一目标是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提出的。当时他的设想是,在农村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用四到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所谓基本上实现,是指主要农业机械的拥有量和主要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达到一定的水平,内部掌握的指标是农机作业率达到70%左右(到今天为止,我国的实际水平大约为70%)。当然,这一目标要求过高、过急,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落空也是必然的。但是在当时,由亲自提出,经无数人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没有如期实现,毕竟是一个很大的挫折。而在此时,理论界恰好又出现了一股否定“石油农业”的思潮,认为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充足,发展农业并不需要机械化。目标落空使农业机械化声誉扫地,否定石油农业又为否定农业机械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农业机械化犹如雪上加霜。另一个方面的情况似乎更为严峻: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步,“分田分地”,如火如荼。当时农业机械化陷入的困境是,田地好分,机器难办。那时的农业机械不是集体所有,就是所有(基本上是由或者集体兴办的拖拉机站、农机站拥有和经营)农田耕地可以包产到户,农业机械怎么到户?在猝不及防、难以避免的混乱中,存量农业机械基本上是殊分三途:暂时封存、折价变卖、拆分到户。于是就出现了一台拖拉机大卸八块,轮胎、底盘、发动机、驾驶楼子分别归不同农户拥有的奇异现象。“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议论一时间沸沸扬扬,搅得农机人心神不安、进退两难。
- 1360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1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2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3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8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2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7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9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8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