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 农村成稀缺之地
2017-02-21
《财经》6020
核心提示:当下的“农业现代化”既包含经营主体中新鲜血液的注入,以及传统主体在市场倒逼机制下的自我革新;也包含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催生农业这一传统业态进行着迭代升级。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将成为稀缺之地。
当下的“农业现代化”既包含经营主体中新鲜血液的注入,以及传统主体在市场倒逼机制下的自我革新;也包含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催生农业这一传统业态进行着迭代升级。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将成为稀缺之地。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伴随着国务院发布《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农业现代化”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当年作为愿景和理想的“农业现代化”如今已然是一个进行中的状态和过程。当下的“农业现代化”既包含经营主体中新鲜血液的注入,以及传统主体在市场倒逼机制下的自我革新;也包含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催生农业这一传统业态进行着迭代升级。
而改变并非单纯发生在宏观层面,微观层面“观念的现代化”也在悄然进行,例如“农民”不再是对一种身份的表达,而是对一种职业称谓的描述:农业不再只属于田里干农活的人,而是进入到“新人辈出”的新时代。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经营新主体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平台如何打造农业新格局?政府对经营新主体有怎样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记者在2017年新春之际采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
昕原: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任重道远,如今进入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具有哪些新特征?
韩长赋: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和大逻辑。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四化”,“农业现代化”在当时是一个愿景和理想;而如今是一个状态和过程,而且这个进程在加快。中国农业已经从拥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传统农业进入到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但还不能说已经实现现代化了。
农业现代化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从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都在发生标志性的变化。可以用几个数字说明问题。
个数据,现在20.26亿亩农田中,有50%以上可以实现人工灌溉,也就是说它们基本上是旱涝保收的。例如小麦80%和旱涝没有关系,水稻90%和旱涝没有关系。这标志着中国农业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状况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年年闹灾,却能年年丰收,当然目前还不能完全离开老天爷搞农业。
第二个数据,目前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即我们在种植农作物选种的时候,几乎没有杂种或落后的种子。过去中国农业的生产和增产主要以资源、劳动力等物化投入为主,如今走到依靠科技、人力资本、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轨道上来,即农业增产的原因一多半是基于科技,并非基于种植面积的扩大。
第三个数据:目前田间平均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3%,有些地方甚至更高。江苏、黑龙江可以达到80%以上,西南地区例如云南、贵州偏低一些。这意味着中国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生产方式已经得到根本改变,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
第四个数据:现在我国40%的耕地由270万的农业新型主体经营,它们已经达到规模化生产的阶段。而我们剩余2亿多农户经营另外60%的耕地。这说明现在我们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很大部分依靠合作社、家庭农场、牧场、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它们是农业农村经济生产经营的新生力量,将来甚至会成为主要力量。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到:要充分发挥规模经营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
因此农业现代化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从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都在发生标志性的变化。2016年9月份国务院审定了《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规划》,这是我们制定的个农业现代化规划。中央将农业现代化作为统筹、引领农业的新方向。这也标志着我们的农业现代化进入了顶层有设计、有方向而且有目标措施和任务框架的阶段。因此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加快实施和推进的阶段,而不再是一个愿景和口号。
经营新主体推动农业加速提升
昕原:我们观察到农业现代化的加速阶段,正是新生力量的注入期,如今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也在发生变化。我知道您研究有关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和农民工。您认为这些“新人”的特征是什么?
韩长赋:这也是农业现代化中的新课题和新视角。中国今后靠谁搞农业现代化?肯定不能靠传统农民,不能靠父辈农民。他们的贡献已经完成,即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他们养家糊口、自给自足这个使命已经完成。但是今后搞现代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肯定就不适应了。
农民的内涵现在有了新的变化,如今农民分为三类:
类,传统型农民,是指多年来我们传统概念中的农民。
第二类,新型的职业农民,是指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之后,剩余留在家里的这部分农民。他们拥有初高中文化,留在家里种地、养牲口,从事牧业、渔业、林业等等。这些人有知识,也能接受新技术,尽管市场营销能力弱一点,但和父辈不同,他们从事规模经营。比方说他们的父辈是房前屋后拴两头猪,而他们是养几十头,甚至几百头猪;在南方可能种上几十亩、几百亩田,在北方可能种几百亩、几千亩田。这种新型职业农民,是目前农村生产经营,特别是农村种养业的主力。现在我们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主要靠这些农民。他们种地不仅是为了生存、吃饭,而是把农业当成工作。他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力量。
我提出职业农民这个概念,希望把“农民”这个称谓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过去农民是身份,生下来父母如果是农民、户口是农民,你就是农民。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而且要让它成为一种很多人愿意干的,令人羡慕的职业。
昕原:让农民成为一种城里人都想去从事的职业。
韩长赋:这正是我想说的第三类,就是新农民,是指农村之外的农民。例如大学生、复员兵、科技人员、工商企业主,以及去城里打工多年的农民工,我们把返乡和下乡创业的人,主要是年轻人,叫作新农民,现在大约有480万人,其中很多是大学毕业生。我到浙江时了解到,那里登记在册的大学生新农民就有4000多人。他们主要做农产品(11.820, 0.08, 0.68%)的营销和加工保鲜。
昕原:补充了职业农民的短板啊。
韩长赋:他们有的做分享农场,让人们到田里进行采摘;有的到农村办水果分拣包装厂,有的建小冷库、气调库,还有的做农产品电商。让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增值空间加大。
昕原:新农民在城市里获得知识素质,还有一定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韩长赋:因为他们本身是城里人,或者当过城里人,了解城里人,了解农产品消费者,他们把城里人的理念、技术、资金都带回农村,是对农业物化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投入。2016年农业部在苏州召开新农民创新创业大会,汪洋副总理也出席了,他还提议这个会议每年都要开。现在苏州已经变为会场,就是希望给新农民一个平台。
总之,农业现代化欢迎新农民,抓住职业农民,不排斥传统农民。
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实质
昕原:过去大家希望摆脱农民这个身份,如今反而期许成为农民。这个质变彰显出中国农业进入了新时期。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例如供给侧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增收如何升级优化。
韩长赋:我们已经实现粮产12年连增,为13亿多人口提供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我们的供应非常充足,当然有时候会出现“蒜你狠”、“姜你军”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很少,目前我们的总体供给量是充足的。现在我们农业的突出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市场需要的、城里人喜欢的、高端消费者青睐的,以及多元化、小众化、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还不能满足。现在农产品普通货多,缺乏更为优质、生态、绿色的农产品。因此,一方面好东西买不到,另一方面大路货卖不掉。因此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两会”期间,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说到:现在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和政策完善的主要方向,这个方向和指向是完全符合现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要求的。简而言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解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问题。
昕原:1993年粮票制度取消,是解决吃饭问题的里程碑。20多年后的今天,吃的问题又升级了,现在很多80后90后都自诩为“吃货食神”,相比于上一代,更讲究吃的境界和体验,对品质有更高的诉求,如何满足?另外供给侧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从“增产增收”变为“增质增效”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农民的收益问题?
韩长赋:首先,吃的话题是永恒的话题,保证中国人粮食,把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粮食生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拓展农业的功能。农业其实是三项任务:是保供给,第二是保收入,第三是保生态,我总结为是三搞:为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
供给侧结构调整有前提,就是要保证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是说不要粮食,或者简单减少粮食生产,而是要实现效益更高、质量更好。有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现在加一句:食以安为先。供给侧调整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供给。为什么现在很多城里人,即新农民下农村,他们就是在搞优质产品。我们新经营主体、新农民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结构调整还要使农民的收入得到增长,而且能够稳定。不能让农民像没头苍蝇那样乱撞,今天撞玉米,明天玉米降价了;明天撞马铃薯,后天马铃薯又卖不掉了。市场信息和生产信息需要及时了解和传递,这是政府需要提供的服务。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让整个生产链条的参与者均衡、理性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这里面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市场化问题,即农产品生产要围绕市场需求总量和质量进行。如何实现呢?就是通过信息化,通过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信息对称。
另外,要有围绕市场和信息的组织,这种组织典型就是电商。现在农产品网购发展非常快,我在浙江听到一个例子:一个大学生在城里没找到理想工作,就回到了家乡。他回老家把全村核桃卖出去,后来还卖了外村、外地的核桃,卖了上亿元。农业经营新主体的大机遇
昕原:如今搞农业不能仅仅从农业的角度看农业,还要围绕城市经济,引导发动经营新主体展开。
韩长赋:搞农业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农业有深刻的社会性、公共性,因此农业是距离政府最近的领域之一。如今我们处于城市化进程阶段,我国常住城市人口已超过50%。城市发展为农业带来两个变化:是让农业的市场扩大;第二是让农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因此我们的农业一定是城乡统筹的,要把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紧密结合,城市化的发展是农业的重大利好和机遇。另外是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一定是用科技支撑农业。还有是整个体制的变化,企业不再城乡有别,经营主体也不再局限于城市的或者农村的。以上这些因素都说明搞农业必须是开放的系统。
昕原:过去我们叫农业从业者为种地的,现在叫经营者,它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
韩长赋:我们过去也提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民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但实际上农民主要是从事生产而没有经营,但现在是真经营了。新主体、新农民是在社会化、城市化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360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1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1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2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8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2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6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9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8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