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入口3秒自动进入网页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_精品伊甸乐园入口2023高清

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火热麦收季 听山东“四铁匠”讲述他的卖镰故事

   2016-06-14 新华社 作者:王阳 潘林青7600
核心提示: 在这个火热的麦收季节,“四铁匠”吕玉祥50多年练就的好手艺却没了用武之地——他打出的镰刀越来越难卖了。
   在这个火热的麦收季节,“四铁匠”吕玉祥50多年练就的好手艺却没了用武之地——他打出的镰刀越来越难卖了。

 

  吕玉祥今年68岁,自爷爷那辈起就是铁匠。凭借着一手好手艺,他们家在山东省汶上县义桥镇远近闻名。由于父亲排行老四,村民们都叫他家“四铁匠”。自从接过父亲铁锤那天起,吕玉祥也继承了这个响当当的“家族名号”。

 

  每天一大早,“四铁匠”都会在自家门口搭起红炉,架起风箱,铁烧红热,轻锤急打。50多年的重复劳动让肌肉已经形成记忆,半个小时就铸成一把上好的明钢镰刀。

 

  不过,在“四铁匠”看来,这样的好手艺越来越不值得夸耀。“时代变了,再快的镰刀也没了用武之地。”看着远处麦田中一排排正在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四铁匠”一声叹息。

 

  闲暇时,“四铁匠”经常回忆起往日的“好光景”。1965年,他刚满17岁,跟随父辈进入镇上机械厂铁具车间学习手艺。那时有句话,“开了药铺打了铁,什么生意都不热。”在尚未进入机械化的农业社会,铁匠是个高收入职业。

 

  从抡大锤的学徒,到敲小锤的师傅,“四铁匠”用了10多年。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已经拿到当时本地少有的“高薪”——每月28元钱工资、40多斤粮票、6两油票。

 

  “铁匠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待遇比一般工作好得多,可是个人见人羡的好活。”回忆起当年,“四铁匠”至今满脸幸福。

 

  打镰刀可不是随便1名铁匠都能干得好的。没有好手艺,铁包不住钢,打出来也是废品。因为打出的镰刀锋利耐用,很多生产队都点名要买“四铁匠”的镰刀,他只好每天加班加点打镰刀。即便这样,镰刀还是供不应求。

 

  1986年,镇机械厂解散后,“四铁匠”和老伴开起了铁匠铺,逢集还会外出摆摊。那时候,“四铁匠”镰刀仍然是整个集市上的抢手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卖镰刀根本不用愁。一入春,就有乡亲们来买镰刀了,农忙时铁匠铺前经常挤满了人。”“四铁匠”的老伴任祥云回忆道。

 

  为了保证乡亲们能用上好镰刀,每年夏收前两三个月,“四铁匠”和老伴就开始备制镰刀。那些年,每天一大早从铁匠铺传出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成了村里孩子们的起床闹钟。这样一锤一锤打出的上好镰刀,光夏收前后就要卖出去两三千把。

 

  可惜,好光景并没有持续下来。“四铁匠”清晰地记得,镰刀生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在1993年。那一年,汶上县一些种粮大户用上“一边倒”手扶收割机和“小12”拖拉机,村里买镰刀的人开始少了。

 

  也是在那一年,看着家族生意日渐冷清,“四铁匠”的儿子吕海军结完婚后没有选择接班,而是远走外乡打工。慢慢地,“四铁匠”发现,集市上修镰刀的多,买镰刀的少,以往全年打镰刀的活儿变成了季节性的营生。

 

  近年来,“四铁匠”的镰刀越来越难卖。“眼看地里麦子都泛黄了,买镰刀的人也没登门。出去摆摊,不到10点钟就收生意了。”任祥云说。

 

  义桥大集上,经营“供销社老铁货铺”的高福贤承销“四铁匠”的铁具已经十几年。在他眼里,不仅是卖镰刀难了,收秸秆的四脚叉、晒小麦的耙子、翻地的铁锨、种玉米的镢头也难卖。“从前买铁具人挤人、都要排队,现在有时十几天也见不着1个人。”高福贤说。

 

  “四铁匠”卖镰难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汶上县,今年的夏收中共投入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和浇灌机械约4万台套。这意味着只有极少数农民在一些地头沟边收麦时还会用到镰刀。

 

  这10多年来,吕玉祥居住的义西村里铁匠铺子一家接一家关门歇业。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实在不行,铁匠铺关了就关了吧,没必要一直抱着‘老黄历’过活。”吕玉祥抽了一口自己卷的土烟,手背上布满火星积年累月留下的伤疤。

 

  站在红炉边50多年,他几乎没穿过没有破洞的衣裳。而不愿接班的儿子吕海军现在靠打工每天能挣200多元,这相当于吕玉祥目前1周的收入。

 

  如今,“四铁匠”吕玉祥成了义西村最后1个铁匠。

 
标签: 麦收 铁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名山县| 大石桥市| 秦皇岛市| 历史| 固原市| 来凤县| 永寿县| 长宁县| 贵定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