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入口3秒自动进入网页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_精品伊甸乐园入口2023高清

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为生态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2016-03-21 丽水日报6770
核心提示: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农民增收支撑性产业,更是政府对市场有效监管、保障食品的民生产业。在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也是农民增收支撑性产业,更是政府对市场有效监管、保障食品的民生产业。在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丽水样板的大背景下,在生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2015年6月,市农科院启动“四季服务‘两山’实践行动”,以百名硕博驻百家,百名专家讲百课,百个基地传百技,百项技术促百果的“四个”双百,为全市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提供一年四季全天候、的技术服务,广大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山上,把成果送到田野中”,为我市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把论文写在“大山上”

    为精准服务丽水农业产业奠定基础,积极开展科研项目主动设计,达到科技创新在若干领域国内省内有影响的目标,早在2012年12月,继省农科院和杭州市农科院之后,丽水市农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成立,成为全省农业系统中仅有的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

    作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站长,程科军是美国埃默里大学化学生物学的博士,主持和参与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美国NIH项目等十余项重大项目,2012年9月全职回国到丽水市农科院工作后,现主持和省市各类项目6项,主要开展丽水特色农林资源的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围绕着建大平台、引大人才、做大项目的目标,2015年我们引进了两名博士后人才。”程科军表示,目前,工作站已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团队包括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二十余名专家,新品种、标志性论文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的涌现,标志着我市农业科研水平已处于全省前列。

    在莲都区大港头镇西黄村的药用植物园里,红豆杉、食凉茶、三叶青等本土药材种植已成规模,程科军博士带领的科技团队,就在这里进行畲药食凉茶的研究。“食凉茶即柳叶蜡梅茶,具有清热、、抗病毒等功效。”程科军介绍说,科技团队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食凉茶的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和制茶时期,并研发了食凉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制定了企业标准,进行了产业化开发。该技术在松阳、莲都、景宁、青田等地示范推广后,取得显著成效。

    “丽水有资源2033种,占全省的85.2%,其中植物药1813种,占全省的98%。”程科军说,围绕着丽水特色,市农科院紧盯生物医药产业,在大山上“写论文”,有力推进我市生态农业发展。

    近年来,市农科院先后组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批我市博士后科学基金;获省市各类成果奖30多项,选育成功农作物新品种5个,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把脚步留在“田埂里”

    围绕各地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需要,2015年,市农科院根据农业主体的需要和提出的技术难题,派驻硕士、博士、院内高层次人才和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单位的专家团队,送技术“下田头”,解决技术难题。

    去年春耕期间,40多位农业专家带着政策、科技、农资、信息、服务下田间、上门头,助力春耕。

    “丁老师,去年我们这里的茭白遭受胡麻斑病侵害,损失惨重。”蔬菜专家丁潮洪刚来到一片茭白田里,就被一群茭农围住了。家里种了8亩茭白的楼晓光说,去年这场胡麻斑病让茭白难长个、卖相差,损失了3万多元,今天听说有专家来田头服务,赶紧来取经治病。

    丽水市农科院驻莲都区岩泉街道雨伞岗村指导员李汉美,兢兢业业,立足当地产业发展,引进桃树、甜桔柚等水果新品种,邀请国内果树专家给村民技术培训并现场指导,发放水果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书籍。目前当地葡萄亩产值1.5万元以上,并成功举办三届葡萄采摘节,扩大了当地葡萄在周边的影响力。

    “把论文写在大山上,把成果送到田野中”。经过深入调研,市农科院通过院地合作,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农业科研基地集中展示,以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建设一批生产型、科技型(科普型)、观光型的基地,带动和引领农民运用新技术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同时,也让专家更多地亲临一线,把脚步留在“田埂里”,解决科技下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015年,市农科院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等主体合作共建示范基地59个,其中莲都区峰源高山放心菜示范基地,已建成高山蔬菜放心基地2500余亩,高山茄子、茭白种植户亩增收5000元以上,农民增收效益明显。

    在与龙泉市政府共建的屏南高山蔬菜示范基地,该院专门派出两名科技干部,以项目为载体,流转土地300亩,在屏南镇建立了高山蔬菜示范基地,成立了龙泉市高山蔬菜研究所,向浙江省农业厅、丽水市科技局申请项目经费100多万元,合作申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2000多万元,为龙泉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把服务送到“山水间”

    当智能手机和有线电视普及到千家万户的时候,集中授课“填鸭式”的培训面领着诸多问题,专家讲的并不一定是农民所需要的。为此,市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融合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丽水市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创建“丽茶科技微信公众平台”,同时与丽水电信合作,率先开启了微信公众平台与行业IPTV同步上传技术资料,茶农可以在家看电视时搜索技术信息,可以用微信公众号浏览信息,也可直接输入问题等待专家解答。

    “平时在茶叶种植、加工中碰到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在“丽茶科技微信公众平台”上找到答案,同时平台上还对本地的茶叶专家的技术特长和联系方式进行公开,我们可以直接询问也可以留言由后台转发给专家解答。”莲都区大港头镇茶农王细根深有感触地说:“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近日,茶农陈德明发现自己茶园中有几行茶树枯死了,于是拍下了现场照片并发送给了平台专家何卫中。通过拍摄的照片,何卫中初步诊断是由积水造成,提出开沟排水、及时补种等措施,及时快速地解决了茶农的难题。

    以广大茶叶生产企业、合作社、茶农、茶叶技术部门工作人员等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四季服务‘两山’实践行动”为主要服务形式,通过“点菜式”的便捷,平台上线运行2个月以来,已有300多茶农、茶企关注,推送各类技术信息和行业资讯近百条。

    送技术下乡,把服务送到“山水间”。茶叶科学研究所创新茶叶服务新形式,截至目前,配合市农作物站牵头联系在丽水的26位浙江省涉茶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服务联合体,该联合体以科技示范为突破口,发挥各自技术特长,力争将丽水茶产业提升为人才集聚、技术领先、产业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同时,市农科院还累计在全市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9期,培训2157人次。

    此外,针对各类主体,市农科院深入开展农业公共技术、专利技术转化。以此促进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打造“两山”实践丽水样板。

    目前该院拥有近百项科技成果在丽水得到了转化,蔬菜新品种“丽茭1号”“丽芸2号”“丽秋3号”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多亩次;水果新品种“丽油3号”“丽椪2号”累计推广面积10000多亩次,专利技术的转化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强化与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我院建立省农科院综合实验站、浙江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嘉兴农科院山海协作基地,通过引进大院大所科研力量和技术资源,不断丰富科技服务的方式、方法。”据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农科院还将承办全省地市农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主办生态精品农业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开办讲座。通过提供优质科技服务,市农科院正积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让生态精品农业在我市各地“开花结果”。
 
标签: 生态农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台东市| 柘荣县| 石景山区| 秦安县| 左贡县| 和田县| 澄江县| 峡江县| 阿巴嘎旗|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