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大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吉林省扎实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资料图)
以保障粮食为前提,以打造购销储运加协调发展、良性运转的现代流通产业为目标,通过构建“五大体系”,吉林省实现了粮食流通产业的转型发展。
“检重设备计量精准,水分检测计量精准,库存记录完整。”2015年1月16日,吉林省四平市粮食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闫明和3位同事再一次来到四平市粮库检查。他说:“为了构建粮食市场监管体系,在粮食收购期,我们每天都要到粮库或粮食收购企业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我们是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作为“五大体系”其中的一环,粮食市场监管体系的建立,提升了吉林省粮食流通市场监督检查工作水平,确保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健康稳定。
不断提高粮食收储能力,构建粮食收储保障体系。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张炜介绍,吉林省自2013年实施“粮安工程”以来,不断加大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先后建设15.2亿斤储粮罩棚、15.5亿斤平房仓、11个粮食物流节点、80亿斤以费代建储粮罩棚等仓储物流设施以及对85亿斤“危仓老库”进行维修改造。目前,全省粮食仓储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粮食收储能力得到提升。
在吉林省四平市军民融合超市里,大米、面粉、豆油等商品琳琅满目。四平市军粮供应站站长尤福盛介绍:“这是一项民生工程,超市主打‘军字号’招牌,探索连锁经营模式。不但商品有品质保证,而且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这间超市,是吉林省构建粮食供应体系的一个缩影。在构建粮食供应保障体系过程中,吉林省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综合型粮油批发市场、开设军民融合超市、加大粮油质量检测硬件建设等措施,保证了粮食流通和供需平衡。
吉林省还积极推进惠民服务体系的构建,通过“粮食银行”等业务的开展,强化农民科学储粮、择机售粮理念。“自新粮上市以来,吉林省35个‘粮食银行’代农户储存粮食63.8万吨,有效解决了大约5.4万户农民的储粮难题,避免粮食损失、损耗大约5.3万吨。”省粮食局市场流通处副处长李增勇说,“粮食银行”的开设,实现了农民得利、企业受益、社会增粮的预期效果。
在夯实粮食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吉林省以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为主线,实施“健康米”工程,加强与粮食主销省的产销协作,全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等地举办了12场大米品牌推介会,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网站建立了销售平台,在北京首都机场、中央电视台投放了广告,吉林大米的知名度得到提升。省粮食局科技产业处处长张长城介绍,2015年吉林省将在浙江、北京等主销区重点推进吉林大米品牌直营店建设,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省内省外互联”的态势,让吉林大米更加贴近市场,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在完善监管工作方面,吉林省粮食部门通过构建粮企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监督管理能力,完善粮食企业生产监管工作机制,企业生产工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处理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