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沃深耕科技价值 擎起农机装备创新大旗
无人农场的“硬核”正是由雷沃与罗锡文院士领衔的华南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智慧农场无人驾驶出入库系统。据雷沃阿波斯收获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王进介绍,该系统高度集成信息技术、智能农机和农艺技术。采用基于北斗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定位技术,通过全路径规划技术引导拖拉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路径行驶,保证拖拉机定位精度小于2cm,由分布式农机自主作业控制系统,将发动机启/停、转向控制、动力换挡、油门调节和机具升降等自动操纵控制装置有效集成,顺利实现无人驾驶出库、作业和入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国内农机装备行业的领军者,回顾雷沃重工过去多年、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脉络,正是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雷沃重工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依托全球研发创新体系,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持续创新升级产品和服务,不断改变着国内高端农业装备领域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也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据悉,雷沃重工每年都会拿出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创新投入,自2010年以来已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40亿元,构筑起了同步的全球研发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犹如一颗颗种子播撒至雷沃的“躯体”内,破壳、扎根、生长、结果……雷沃先后展开了对“动力换挡拖拉机”、“高性能大型联合收割机”和“高端智能农机具”等一批旨在、同步国际先进农机技术的研发,并实现了动力换挡等大量关键、瓶颈技术的突破,彻底打破了国内高端农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11月13日,在青岛召开的2020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携高精尖智能产品精彩亮相,成为本届展会的焦点。其中,这款由欧洲研发的“大块头”雷沃阿波斯P7000拖拉机,凭借着自主研发的动力换挡技术、自动导航/无人驾驶等自动作业技术模块等性能颇受与会者关注。
众所周知,谷物收获机械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杂粮等收获机械,我国谷物收获机械在过去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农机强国相比,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掌握、产品研发能力、制造装备水平、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这其中,迫切需要破解科研和生产当中的孤岛现象。为此,雷沃重工牵头成立的“谷物收获机械科技创新联盟”就是解决孤岛现象的一个路径。这一创新联盟构建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6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16家高校,14家行业骨干企业等在内的近40家单位组成的创新联盟,开启了上中下游协同攻关、农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新模式。
围绕行业关键瓶颈技术,“谷物收获机械科技创新联盟”承担了一批和省级创新项目,在稻麦联合收获机械智能化关键技术、智能玉米穗茎联合收获关键技术、北斗导航自动作业驾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形成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成果。今年1月,该联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首批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同时被评为标杆联盟。
不仅如此,雷沃重工还牵头组建了“山东省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探索行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新模式。在产学研用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30余家国内优势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科研联合。近三年,雷沃重工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4项,参与9项,主持省级重大研发专项12项。
深谙科技价值的雷沃重工一直“行进”在科技创新路上。以往种植户判断土壤湿度、施肥量、药剂都是全凭经验,不知道种植的小麦、玉米到底缺不缺水、肥,可谓是种地全靠“老把式”。如今,“老把式”也遇到了“科技范”——雷沃重工推出的国内农机行业智慧农业解决方案iFarming,让农业都有了精准的数据做判断依据。
iFarming在粮食产量监测、农场车队管理、作业调度、智能服务、作业质量监控及自动驾驶等六大系统方面获取了来自“田间地头”最真实、最贴切的应用结果,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雷沃收割机都加装了测产装置、含氮量检测装置等智能终端设备,在收割作业的同时采集相关信息,生成产量分布图、湿度分布图、作物长势分布图及其他数字化农田地图等信息。农艺师将这些信息编制成一张“图”,输入到安装自动变量施肥系统的农机上,进而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浇水、喷农药等作业,而不是整个地块不管是否需要,都施用同样的量。
站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交汇点上,雷沃重工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己任,走实、走稳科技创新之路,为我国农机装备行业擎起创新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