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耿端阳 耿浩诚: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
0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农机装备发展有什么变化?笔者一直试图打开尘封的四十年记忆,回顾悠久的历史,但是一时又两眼茫茫,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很遥远,又好像都发生在昨天,下面就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以自己所见到的农机化装备(机具)为载体,谈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变化,并对未来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
1改革开放前农耕时期的农机具发展(-1978年)
上世纪70年代,我家住在革命根据地——地处黄土高坡的陕西省澄城县。现在想起来,跟大多地方相比,我们那个小山村是个不错的地方,至少在山上还可以找到野菜或者野果子吃,或者说不会出现饿死人的问题。
但是,由于受到当地资源与经济基础的制约,全庄子的人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又由于当地属于沟壑纵横的小山村,所以一直处于有山缺水难绿化的状态,严重时从井里打水(都是从井里打水吃)可能出现空桶来回转的尴尬局面。
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成了解决保障生活、乃至生命的核心任务。
为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一到冬季农闲时,生产队就动员全村劳动力,开展平整土地兴水利的活动。即为了防止下雨季节出现雨水沿着山坡无效流失问题的出现,将山坡修建成层层平台的梯田,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问题。为了增强梯田周边抗水冲刷的能力,农民需要用椽子筑界,杵子夯实,形成坚实的土埂(即当地人所说的“埝”)。有时候为了强化结构,还会在其中添加柳条,以增强其抗拉能力。这个工作被我们当地人称作“折壕修埝”或者“椽帮埝”,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兴修水利建梯田
当然小时候不懂什么农业机械,现在想起来可能这些椽子、杵子、甚至打水辘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农业机械。当然,在这个年代,说起比较先进的农机具,可能要数能够提高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的耩子,在陕西方言中俗称“耧”,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耩子结构示意图
2改革开放初期农机具的发展(1978-1988年)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农业生产模式等因素制约,使得我国一直处于温饱线挣扎的状态。为了彻底解决国人的温饱问题,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的召开,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农业上也开始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也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并很快解决了国人的吃饭问题。
在此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我们村忽然开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直接吸引了全村老少爷们的眼球,全村人围着那台拖拉机议论纷纷,久久不愿散去,心中充满了万分好奇,更充满了万分狐疑?这个不吃草的“铁牛”到底能干什么呢?这台铁牛真的比我们的耕牛作用大?它能像农家牛一样听懂人话吗?
随着手扶拖拉机“突突突”的运转,终于揭开了拖拉机在农村广泛运用的新天地。后来,由于手扶拖拉机操纵性和动力问题的制约,加之改革开放春风带来的技术革新,手扶拖拉机逐渐被小四轮拖拉机所取代,并由此形成了以拖拉机为动力中心的多种机具配套的作业系统,如图3所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而且将拖拉机的有效利用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图3以拖拉机为动力中心的配套机具
1984年,四平收割机厂又引进了德国生产E514收割机,并先后生产出SE514和4LZ-5型小麦收割机。但由于受到当时经济水平、农田状况、市场效益、制造质量等因素的制约,推广过程尤为困难。但是由此也掀开了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研发的征程。特别是代表农业机械技术水平的小麦机械化收获技术,更是激发了很多科研人员和学者的兴趣。事实上,虽然收割机在那个年代国外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我国由于农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开发水平跟国际相比差距实在太大,所以国内专家开始将结构复杂的小麦收获机进行分解,形成了各个击破的技术攻关模式,分别开发了当时独具一格的割晒机(如图4所示)、结合传统技术的脱粒机、用拖拉机驱动的扬场机等,为实现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在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结构较为复杂的收获机进行研发。如1981年引进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生产的1000系列收割机,并由佳木斯收割机厂、开封收割机厂等共同研发生产。其割幅达3.6-5.3m,喂入量达5-7kg/s,发动机功率92-117kW,脱粒方式采用纹杆切流脱粒结构,风筛组合式清选结构,甚至还配备了如粮食满仓检测的电子监控装置,可以完成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的收获。
图4小麦割晒机
3改革开放中期的农业机械装备(1988-1998年)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西北农业大学祝永昌教授研发的飞龙0.75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这台收割机的成功,带来了小麦收获环节“机器代替人、告别三弯腰”的时代。当然一旦技术突破,就形成了机器遍地开花的成果,这里就不一一赘述。随着小麦收获机关键环节技术难度的破解,加上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的不断改善,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开始出现万元户),市场呼吁作业效率更高、功能更加强大的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出现。所以在这一时期,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两种收割机:一种将割台、脱粒、输送装置集成在拖拉机(因为我国农村拖拉机保有量很大)上的背负式小麦收割机;一种是集多功能于一身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
而自走式小麦收获机的代表机型是中国收获机总公司于1992年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疆-2联合收割机,其结构如图5所示。
图5新疆-2小麦联合收割机
该机作业幅宽为2m,喂入量为2kg/s,发动机功率为36.75kW。该机型的出现,对我国收割机后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也引领了小麦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我国收割机机械工业的基础,促使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小麦收获机的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制约小麦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环节——机械化收获问题,为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然,其他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98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但是此时出现了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那就是一台数万元的小麦收获机,每年作业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月左右,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农民来说,购机还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充分发挥小麦收获机的使用效率?1996年,农业部结合我国幅员辽阔,小麦种植非常广泛,且不同区域收获期各不相同的特点,首次在河南省组织了“三夏”跨区机收小麦现场会,北方11个省的2.3万台联合收割机参加了当年的跨区机收作业。从此跨区机收成为龙口夺粮的主要手段,有效延长了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年利用率,增加了机手的收入水平,缩短了购机成本的收回期限。
在此期间,我国农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农机企业诞生,那就是目前我国农机行业的龙头企业——雷沃重工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福田雷沃重工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他们采用高位切入的方式,在高质量、低成本和全球化的战略指导下,在工程机械、车辆、发动机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国内外收获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创建了农业装备事业部,并在收获机市场很快占据了领先优势。
当然,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广大农机人的共同努力下,其他相比收获机结构较为简单,也都先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4改革开放中期农机装备发展的黄金时期(1998-2008年)
如上所言,随着福田雷沃重工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军突起,给本来就竞争激烈的收获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由于他们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很快就在小麦收获机市场占据了较大优势,甚至一度市场占有份额达到70%-80%左右。从此,“雷沃谷神”就成为我国小麦收获机行业的产品。
在此情况下,为了寻求农机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企业和科研院所犹如猎隼一样,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玉米收获机方面。在该方面,山东省借鉴小麦收获机成功普及的开发模式,首先从乌克兰引进了KCKY-6型玉米收获机,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玉米收获机,也促使我们这些人次现场看见了作业中的玉米收获机,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手资料。但遗憾的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机型当时都未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伴随着小麦收获机机械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以及国内小麦收获机装备的普及,使国内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很快达到了70%-8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的开发技术、制造工艺、材料等因素制约,加之山东省玉米一直属于一年两熟生产模式,所以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如我们2010年在山东省莱西县收获玉米,其籽粒含水率达到35%左右),难以实现籽粒直收作业。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国内学者将玉米收获机按照收获工艺将其分解为摘穗机、果穗剥皮机、玉米脱粒机等,如图6所示,有效实现了技术难点的各个击破,市场上也出现了与分段收获农艺配套的玉米收获作业装备。
图6以收获玉米为中心多环节配套机型
随着这些农机装备技术的突破和熟化,大约在2005年左右,国内从我国农村拖拉机保有量比较大的实际出发,将玉米割台挂接在拖拉机前部,在后部挂接一个收集箱,中间用刮板式输送器连接起来,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背负式(亦叫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当然,也有如当时的金亿、雷沃、巨明等企业开发了自走式摘穗收集机,由此也促使玉米机械化收获装备开始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接着,国内实力较强的农机骨干企业在实现自走式收获果穗的基础上,又研发了带有剥皮装置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大大加快了我国玉米收获机的普及推广。
但是相对而言,由于东北地区玉米种植范围更广,地形相对连片平坦,便于玉米收获的机械化作业。所以,东北三省玉米收获装备代表了国内玉米收获机的水平,东三省也成为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的地区。
5农机装备再创辉煌的新机遇时期(2008-2018年)
随着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成熟和产品普及,我国农机市场开始走向快车道,市场催生了系列化收获机的发展,如2、3、4行等玉米收获机。按照功能来分,先后出现了玉米摘穗-剥皮收获机、玉米收获还田机、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秸秆铺放型玉米收获机、秸秆打捆式玉米收获机等多种形式,分别满足了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按照行走方式来分,主要出现了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互换割台式玉米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等。整个收获机市场在2014年之前都处于产销两旺的良好发展势头(当然,这也与2004年开展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扶持有关),大大提高了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
随着国际形势的风起云涌,2014年国内玉米价格突然下跌(由原来的1.2元左右跌至0.8元左右),玉米收获机销售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缓解玉米生产的压力,也为了改善国人的饮食结构,适时发布了“粮改饲”的农业种植结构改革策略,引导改玉米种植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同时也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从而引导国内农机企业开展青贮收获机、打捆机等装备的研究,有效释放玉米生产困境所带来的装备生产压力。
进一步,为了降低国外同类产品对国内玉米收获装备市场的冲击,增强国内玉米收获装备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并将农机装备列入10大重点推进领域,给农机装备发展指明了方向。6月,工信部将6个农业机械类项目列入智能制造专项。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农业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由此掀开了农机装备智能化升级换代的新征程。这样,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化播种机、收获机等,其中许多机型上加设了智能监控、故障排除、参数调控等设备,形成了适合我国当前农机装备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如图7所示。
图7智能化玉米收获装备
俗话说,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想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农机装备必将迎来新的春天,必将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乃至全人类的农业生产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略)
组委会点评:
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针对当前农机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将我国农机装备发展过程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代表性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成果,并结合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二元经济向三元经济过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农机装备的发展以及增强我国农机装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 1359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0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37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0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7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69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6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8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5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