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最大的农机市场却缺少顶尖品牌?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机产值超过4200亿元人民币,能自主生产5大类、14小类、4000余种产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6%以上,农机总动力接近10亿千瓦,已经成为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大国不等于农机强国,当前我国农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210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超过200家,如此之众的企业数量,却无一品牌进入全球品牌行列,中国农机大多仍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为什么自2004年以来享受补贴政策并且实现快速发展的国内农机产业高端领域发展不足,而高度竞争的家电、手机、纺织、互联网等行业自主品牌却崛起和技术快速进步?这期间民族农机品牌成长遭遇了什么?
01行业准入门槛低
全球目前形成了约翰迪尔John Deere、凯斯纽荷兰CNH、爱科AGCO、克拉斯CLAAS、久保田五大农机巨头,据统计,每家企业收入规模均在30亿美元以上,前三家2015年收入达619亿美元,与当时国内2319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收入相当。按照规模对比分析,业内常说的国内农机品牌散、乱、多、小、杂等弊端显而易见。
据统计,国内众多农机企业以中小型占据比重,占比超过85%,整体水平严重参差不齐,自2004年开始,农机补贴政策实施的10年里,国内农机市场出现大爆发,众多机械企业争相进入,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柴油三轮车、耕整地农机具、播种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农机产品,迅速进入农业生产,助力农业机械化提升。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以千计的农机品牌相继进入人们的视线,整体产业规模不断增长,2012年国内农机规模已经达到全球,但是产品多集中在中低端,且同质化严重,自2014年开始,传统农机产业饱和明显,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行业发展进入调整趋缓阶段。纵观农机行业品牌建设情况,跟随农机产业发展壮大的屈指可数,消亡淘汰的不在少数,而真正能够撑得起“中国制造”门面的却是凤毛麟角,能在全球农机界“叫得上号”中国农机品牌的更是少得可怜……结果的形成,绝非单个原因促使而成,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但是这其中,产业进入却是后续活动得以进行的起步因素,就国内农机制造现状而言,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导致太多的家庭作坊企业进入产业制造体系,这些企业多依靠抄袭模仿起步,往往在技术研发、制造体系、工艺管理等环节存在严重缺失,经常见到的是“地摊式整机组装”生产模式,绝大多数靠“走后门、跑关系”取得补贴资质,进入补贴目录后的产品就堂而皇之地销售到用户手里……从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农机产业众多企业低门槛进入、依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经历,不仅无形中劣质产品和低效企业被淘汰的周期延长,而且造成了太多资源重复投入、低价格恶性竞争频发、品牌化进程缓慢等弊端。由此可见,如何建立更加合理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保证行业内部的充分、公平竞争,营造更加有效的品牌成长环境,越来越值得行业主管部门深度反思。
02 “合资之路”未达预期
在国内农机行业发展进程中,全球品牌与国内品牌的合资碰撞一直在进行,这种模式与汽车行业里的合资之路十分相像,大家都知道,国内汽车行业的合资之路的初衷是“用市场换技术”,然而,从整体效果来看,远未达预期,国产自主汽车品牌根本没有学到品牌技术精髓。反观农机产业,也走了相似的道路。
看几个中外农机行业的合作案例:一是,约翰·迪尔与佳联、天拖、奔野合作历程回顾。1997年,迪尔与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建立了中国农机行业家合资企业——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2004年,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成为迪尔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0年8月,与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了约翰·迪尔天拖有限公司,2005年结束合作;2007年,约翰·迪尔收购宁波奔野拖拉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新成立约翰迪尔(宁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二是,凯斯纽荷兰CNH与上海拖拉机合作历程。2002年,CNH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下属企业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STEC)合资组建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的农机合资企业,2014年结束合作。三是,爱科集团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历程。爱科集团在中国设有5个工厂,分别是常州工厂、大庆工厂、兖州工厂、上海工厂和常州谷瑞工厂,其中,兖州工厂即爱科大丰(兖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是2011年11月由爱科集团收购了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成立的,主产品大丰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联合收割机、大豆联合收割机。四是,克拉斯与金亿合作。2013年7月,克拉斯集团与山东金亿机械有限公司合资,认购了山东金亿85%的股权,2014年1月,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运营,2017年,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德国CLAAS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全球企业与国内农机品牌的合作,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行联姻合作,而是不断扩张其股份比重,把中国企业变成了全资子公司,而中国品牌在合作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其核心技术,对于中国品牌提升亦是十分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未来民族农机品牌提升之路更是成为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大课题!
03高端产业链开发严重不足
谈到农机,必然离不开农业。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公元元年到现在,号称有两千年的历史,但真正迅速的发展是1800年以后,也就是工业革命以后,农业文明持续了将近一万年,那时候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直到1840年进入了工业时代,因为有了新的产品和技术,中国就落后了。技术落后存在于国内工业制造各个领域,农机行业更不除外。
一直以来,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主要以中低端组装为主,产业体系分工程度不够,能够带动的配套体系多集中于中低端,与此同时,企业研发投入少,跟随、模仿战略占据主流。从整体企业层面讲,据统计,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5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也只有2.1%左右,而《2017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显示,中国的113家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34%,远低于357家美国大企业的6.55%,也明显低于德国企业(4.32%)与日本企业(3.99%)的水平。综合全球农业装备产业分布看,发达仍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中国在关键技术环节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仍然薄弱。虽然我国是上农机生产额的,但是国内农机制造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国内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
一是,技术研发落伍。多数企业采取模仿甚至抄袭策略,跟在成熟品牌屁股后面跑,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业潜行为,导致整体产业都不愿意进行大力气的科研投入,技术成果转化严重滞后于规模扩张。
二是,工艺突破不足。不但原材料加工工艺存在盲区,而且高端核心部件装配工艺存在巨大差距,甚至于壁垒高筑。
三是,制造手段单一。由于国内农机制造企业数量庞大,加工设备先进性、过程控制有效性、质量把关严谨性等都存在严重良莠不齐,很多小型企业仍是地摊式原始作业方式,尤其是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上更是匮乏,全凭“老板拍脑袋决策”的企业更是屡见不鲜。
四是,运营管理粗放。按照行业内说法,目前国内农机产业体系中多数中小企业仍是以传统运营管理方式为主,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少服务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农机装备先进性、适用性、性、可靠性等方面质量差,性能水平低下,有效供给不足。由此可见,农机行业提升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农机企业从各环节基础升级上进行跨越式规划,而且建议行业主导部门从目标设置和约束条件等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改善经营行为。
面对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全球农机竞争格局,中国农机制造不仅要在规模效应上继续扩大优势,而且应该更加关注整体产业的高品质发展,以产品为基础载体,聚焦变革与创新,突破技术、工艺与制造壁垒,持续提升民族自主农机品牌的影响力,快速成长为全球品牌!
- 前三占比六成多,常发夺冠迪尔第十,2024年宁夏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冠军一拖东方红,前三占比超47%,陕西2024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1月拖拉机数据出炉,1-11月产量45万多台,预计全年50万台
- 冠军东方红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苏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冠军东方红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冠亚军东方红和东风,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黑龙江11大拖拉机有的名气不大,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前三占比超四成,内蒙古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83412024年11月10大轮式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6552冠亚军东方红和东风,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5983黑龙江11大拖拉机有的名气不大,补贴销量、主销机型与价格
- 15624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苏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5165冠军东方红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4426前三占比超四成,内蒙古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3307冠军一拖东方红,前三占比超47%,陕西2024年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2878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
- 12719冠军东方红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机补贴销量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