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里说变迁:老农具“退休”,新农机“上岗”
2018-12-04
新华网4620
核心提示:“这个叫扇车,脱粒用的,那个叫耧,播种用的……”在河北省辛集市吴家庄村的村史馆里,村支书孟广平对陈列着的一件件老式农具如数家珍。
“这个叫扇车,脱粒用的,那个叫耧,播种用的……”在河北省辛集市吴家庄村的村史馆里,村支书孟广平对陈列着的一件件老式农具如数家珍。
吴家庄村史馆建于2010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收藏农村生产生活用具2000多件。村史馆里陈列的一件件农具都曾是村民们的吃饭家当,提起当年的劳作,今年59岁的孟广平说,改革开放前主要播种工具是耧,每到农忙,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人和牲畜都累得要命。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当地的农机修造厂开展技术创新,成功利用卧式95柴油机开发出小四轮拖拉机,称“柴油机长”,其后小四轮拖拉机在全市农村广泛应用。
孟广平说,用上了小四轮拖拉机带着耧播种,大大节省了人力,节省了时间,以前三个人三天能干完的活,一个人一天就可以轻松地干完了。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辛集市相继有了小型播种机、大型小麦播种机、玉米播种机、棉花播种机等,老式的农具耧彻底下了岗。
大型播种机、拖拉机、五铧犁、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新型的农业机械登台亮相,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以前麦收,自家的活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给别人干,有了收割机以后,还能开着出去挣点钱,麦收期间大约能收入几万元。”辛集市运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李运堂开心地说。
1991年以来,辛集市每年组织联合收割机每年外出跨区作业,仅2018年就有300台收割机远赴河南省、内蒙古等地开展跨区域小麦收割作业,年作业面积70万亩,创效益1000余万元。
如今,当地小麦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机播、秸秆切碎还田、棉花播种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推广秸秆机械青贮、果树管道打药、喷灌、滴灌、微灌、渗灌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机械化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种、收农机使用率达100%。
标签:
农机具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360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1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1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2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8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2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6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9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7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