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大户陈久根讲述:近千亩良田我们八人就能打理
近千亩良田,我们八个人就能打理
讲述人:溧水区东屏镇农民、农机大户陈久根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40年来,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让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如今,农民种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既不用那么辛苦,也有了更好的收益。
1978年年底,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打破了“大锅饭”。溧水是在1981年开始实现包产到户,当时我25岁,一家三口分到了3.3亩田,有了这些田,心里面感觉特别踏实,只要交够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在此之前,我在村里当篾匠,干了4年挣了2000多块钱,虽然收入还不错,但感觉当篾匠没什么前途,正好分到了田地,就准备搞农业。我认为,只要有人需要吃饭,干农业就永远不会失业。
既然要干,就得干好,要做长远打算。我找亲戚朋友借了点钱,凑足3000元,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当时生产队都没有这么好的设备。那时候,用牛耕田一天最多耕3亩,拖拉机可以耕20亩。见识到拖拉机的“威力”,村里其他农民都找我去帮忙,我也不好意思收钱,这样的事情多了,我就开始琢磨,这一块市场有前景,未来可以通过农机服务挣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策放宽,不断有村民外出打工,抛荒的土地越来越多。我是一门心思扎根农村,扩大种植面积,虽然辛苦却也挣到了一些钱。到了2004年,农村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农机需求量剧增,我横下一条心,准备做农机服务。由于投入大,家里人一开始不同意,为此还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我拿出全家所有的积蓄,凑够30万,一口气买来三台农机,其中一台收割机、一台插秧机、一台大型拖拉机。那时,30万可以在城里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家人有顾虑很正常,可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年干下来,我的农机服务纯收入就有16万元,2005年就成立了“陈久根农业服务公司”,2007年又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年收入超过40万。我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南京评选“南京农业十大王”,我有幸当上了“农机大王”,当时心里面很美,觉得自己找对了方向。有了“农机大王”的荣誉,我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从市里面领奖后回到农村,我就开始培养更多的农机手,壮大队伍的同时,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2013年,我又扩大投资,花了100多万集中采购了一批型的农机。
农机服务业发展的越好,就越能说明一个道理,农民种田省事了。过去,一个生产队负责100亩田,需要40个劳动力忙活一年,如果算效率,人均打理2-3亩;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100多亩,今年自家有近千亩良田,我带着儿子、女婿、徒弟,8个人就能打理过来,效率提升了近50倍。
南京市近几年一直在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以种植水稻为例,分耕整地、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和秸秆处理6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机械:从拖拉机耕地开始,高速插秧机负责插秧,植保机喷洒农药,联合收割机负责收割,粮食烘干机可以不受天气影响烘干稻米,粉碎机将秸秆还田还能为下一年的土壤增肥。现在种田,绝大部分农活可由机器代劳,农民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成了一份体面的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