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出粮食托市收购,为何还会“谷贱伤农”?
今秋,部分地区的农民却难以喜悦,原因在于粮食难卖,即使卖出了也被压价,一年辛苦下来利润不多。从今年夏粮收购启动到秋粮上市,“卖粮难”的情况在多个地方“抬头”,排队卖粮、“人情粮”、“压级压价”等现象频发。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大丰收,卖粮问题却日益严峻,每年被曝光的“卖粮难”地区可谓是轮流转。和地方政府也不是没有干事儿。为了鼓励农民种植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粮食作物,推出了粮食托市收购制度。从04年开始先后对稻米、小麦实行收购价政策,07年起对玉米、大豆、棉花等实行临储政策。大抵就是,指定企业,例如中储粮公司,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避免粮价暴跌损害农民利益。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看上去这么好的保护制度,为何还会“谷贱伤农”?
笔者认为,症结恰好就出在粮食托市收购制度上,没有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国际市场、关税、进口配额等因素有一定影响,却不是主要原因。不可否认,这种由行政手段决定价格的托市制度初衷是好的,可实施方案和执行过程却简单粗暴。随着粮食连年丰收,收储点库存积压,托市收购已经完全扭曲了资源配置,还增加了交易费用。
近几年,收购价和收储价格已几次上调。对于农民来说,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可能会让他们在心理形成一个种粮能带来良好收益的预期,这就使得他们没办法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农民种的粮食只能另找其他企业来收购,但它们不是收购价的委托库点,自然就是根据市场行情,依质、供求等论价。而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低于粮食收购价的价格。
这样的市场价格也是综合国际粮价的结果。于是牵扯到高于市场价收购带来的另一个问题,“高价差”使得国内粮食在面对来自国际粮食时失去了竞争力。目前的国际粮价比2011年和2012年点时大跌40%-50%,即使是到岸价格加上汇率因素以及各种税之后普遍都比国内的低。
形式看起来不容乐观。农民种粮连年难卖,成本与日俱增,为了减少自身损失,会更加希望中储粮来收购自己的粮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排队卖粮、“人情粮”、“走后门”等事件频发。中储粮等委托库点是稀缺资源,他们有收购决定权,收购谁的粮食,以什么价格收购,包括设立中间方,猫腻很容易在这些层层通道里产生,随之带来的是交易费用的增加。
如今已到不得不改革托市收购制度的时候了,否则卖粮难、粮贱伤农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治。粮食托市收购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政府补贴,但从执行来看,补贴是直接转移支付到收购企业和储备环节,而不是农民,农民收益不大。回归市场,指的是农产品价格,而不是完全摒弃价格补贴,只是补贴的机制需要改变,要减少政策对市场的扭曲,真正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农民能实现增产增收,而不是多收了三五斗却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把粮食卖出去。
- 154912025第五届中国(江西)农业机械及农业科技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昌顺利召开
- 1355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4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301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99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6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65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68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39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