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死者有田,生者无地”的现象,终于有办法了!
农村里“死者有田,生者无地”的现象困扰了不少人,由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很多新生儿分不到地,而死去后的人却还占着地。现在有不少地方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就是“十年一动地”。也就是说,每十年,集体统一组织一次重新调整划分土地,这个方法被认为可以大大改善农村的人地矛盾。
2018年是农村土地确权的收官之年,在稳步提高工作进度,确保年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的同时,还要解决农民关心的疑难问题。其中,解决“无地农民”和“土地权属争议”两个农村人最为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被农业农村部提上了日程。
目前范围的土地确权工作已经进入尾声阶段,还没有确权的地方,要么是因为地貌复杂、勘测难度大;要么是因为土地纠纷多、权属不清。正因为如此,农村“死者有田,生者无地”的现象也还是存在,针对这种现象,终于靠这两种办法能解决了。
一、充分利用机动用地或者预留地
众所周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在上一次土地承包权重新划分的时候,依照相关规定,按照村集体人口总量,预留一部分耕地来作为机动用地,以便在长达三十年的土地承包期间,为那些遗憾错过,但是有资格获得土地承包的本村居民有地可种。
至于说具体的操作步骤,一般来说,符合要求的村民首先向村集体申请,得到允许后,即可由乡镇部门报备批准,获得批准后,没有地的农村新增人口就会按照比例获得一定量的耕地。
二、调整自由耕地
为了破除死者有地可种,生者无田可耕这个迷局,有些地区已经做出了一定探索,并且取得一定成效,那就是每五年或者每十年调整一下耕地。届时,期间内去世的人口耕地被收回,而期间内新增人口被分得土地。这样,可以保证农村的土地限度的被农村劳动力所耕种,可以保证每一片土地都能被真正的劳动者所利用。
而我们也看到上面提到的,耕地的户主死亡,其家庭成员继续耕种,并非表面意义上的“死者有地可种”。导致这样情况的原因,还是土地调整年限太长不能应对死亡等客观情况发生,但是实际上,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法律也规定了预留机动地进行调整的规定,破除“死者有地可种、生者无田可耕”。
在此方面,有些地区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每五年或者每十年调整一下耕地。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以上这两种办法可行吗?
- 1360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1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1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3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8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2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6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9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8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