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风风:老农机手的时代记忆
随着夏天的到来,一年一度的夏收从南到北开始铺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夏粮总产量为14052万吨,比2016年增产131万吨。2017年夏粮占粮食总产量的23%左右,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保障之一。
夏收大忙时节,中国乡村之声特别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关注那些麦收中的人和事,从一点一滴中感受中国乡村发生的新变化。
图:宁风风合作社里的农业机械
山西运城的麦子熟了。今年65岁的宁风风,又开始招呼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们割小麦了。每到麦收时节,宁风风都会大展身手,在闻喜县的十里八乡,他的名字很有影响力。
宁风风:我的合作社,就是收小麦、种玉米、打农药,只要是田间管理我全部干。增产增收上,我们做种子、化肥、农具的实验,年年增产。
一样有影响力的,还有他的农机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里,既有手工收割的镰刀,也有现代智能化的收割机械。每一台农机具的性能,宁风风都是如数家珍,这是他参与麦收的记忆,也是时代的记忆。1969年起,为了赚钱养家,每到麦收时节,宁风风就会组织起麦收队,拿起镰刀,哪有麦子往哪儿跑。当时,小卖的亩产不到300斤,可现在回想起来,人工收割还是苦不堪言。
宁风风:人就受不了,腰疼的厉害,最少6个小时,就一个姿势,就是弓着,弯着腰。实在受不了了,站一下。弯腰是腰疼,没有吃的是饿,没有水喝是的问题。
图:传统的镰刀割小麦的收割方式,热和累是必然的
手工割麦让宁风风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宁风风在运城市看到了四轮割晒机,了解了机器性能以后,他二话不说,回村借钱就买了一台。
宁风风:割晒机割的好,割一亩小麦6块钱,别人都很愿意用。
这台割晒机,是村里的台农业机械。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宁风风的收入,村民收割小麦的效率也大大的得到了提升。自此以后,农业机械逐渐进入了闻喜县的每个村落,进入了高速普及期。
记者:这个机器叫什么?
宁风风:精工平地铲,他有的时候可以精平土地,可以节约水能节约到四十到六十,要是不精平一亩地要用水用到七十到八十方水。
镰刀和磨刀石、四轮割晒机、精工平地铲、小型秸秆收割机、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从简单到复杂,从劳累到省劲,从过去到现在,每每想到这些,宁风风这位老把式心里满是感慨。
宁风风: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一点,农机马力大了,现在连种玉米带割小麦四天就完了。变化想都不敢想。
图:机械收割小麦,已成为山西运城麦田收获的一大旋律。
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农业思维的变化。过去收麦子,宁风风临时组织麦收队,组织是松散的,如今他已经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组织是有结构的。目前这个合作社,共有社员46人,拥有大型机具180多台,年作业面积5万多亩,在都是出了名的。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张慧芋说,很多种粮大户和农业大学的学生都在慕名而来,学习农机技术。
张慧芋:这个合作社,就是播种机械或者收割机械都比较齐全,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实验条件。
这些变化以及那些时代记忆的背后,是我国农业农村的进步。宁风风说,手握镰刀的麦客,只能是越来越远的回忆了。
宁风风:未来我的想法是流转土地,机械再扩大化、智能化,拖拉机不用人开,我现在往这方面发展。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