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降粮价,就是给稻农吃下“定心丸”?!
2018年稻谷收购价已经公布,是三年来下调幅度的一年,这让很多稻农朋友朋友都蒙了。
大家都知道要调价,但是没想到会调减这么多,那咱们稻农种稻会不会亏本?
就这个问题,人民日报做出回应: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促进减存量、抑增量;粮价由“托市”变“托底”,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
至于为什么调价,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政策上,粮食收购价自2004年实施以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而且收购价格都以托市价格为主,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这也造成国内外粮价倒挂,库存大、进口大的问题,下游加工产业举步维艰。企业没账算,农民难增收,这样靠政策托起来的价格对企业和农民都没好处,注定不可持续。
市场上,现在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得放心,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粮食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而粮价、补贴接近“天花板”,资源环境又遇“紧箍咒”,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所以说,这次下调保护价的目的是减存量、抑增量,让粮价逐步回归市场。同时,粮价由“托市价”变“托底价”,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保障种粮不亏本。
但是大家要明白,这个“托底价”不是市场价,毕竟眼下市场上有优质稻谷价格坚挺,这也就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未来稻谷市场质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未来想要赚钱,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点。
也有一些稻农朋友会问,这么大幅度的下调保护价就不怕“谷贱伤农”?从玉米的这两年的供给侧改革来看,大家可以放心。现在的玉米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不止农民的收益稳了,加工企业也活过来了。
所以说,这次稻谷调价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这既是一场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既要考虑量的平衡,也要实现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么,结构怎么调?
首先,点肯定是保证农民增收。
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是否得到了优化,关键是看农民是不是得到了实惠,这是根本目标。所以说改革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逐步实现市场定价,要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变动,特别是大幅度下降。一定要稳住农民收入,确保不发生“卖粮难”,不让老百姓吃亏。
第二点,就是粮食问题。
粮食多点少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是战略性问题。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时代保护粮食产能,要加快推进向提质导向转变,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保障体系。
第三点,就是坚持市场化方向。
调优结构,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进一步完善政策的精准性,以优粮优价导向,引导农民盯着市场种、跟着需求走,产得优、卖得好,让种粮成为有赚头的产业。
- 13601农业农村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1351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2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293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288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2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57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898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
- 11889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