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入口3秒自动进入网页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_精品伊甸乐园入口2023高清

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从“三夏”看农业供给侧改革释放的信号

   2016-07-12 山西经济日报(太原)5250
核心提示:结构调整瞄准市场短板,绿色技术模式推动高产,新型经营主体生力军作用凸显,由此山西农民增收效应显现今年,我家小麦种子用
    结构调整瞄准市场短板,绿色技术模式推动高产,新型经营主体生力军作用凸显,由此山西农民增收效应显现——“今年,我家小麦种子用的是品种,可以防病虫害,还能提高产量。往年,在夏收之前要打3次药,每亩地花费近30元,今年不仅把喷药的钱省下了,亩产还达到了500公斤。”侯马市上马办事处上马村周彩霞家一袋袋的小麦堆积得像小山一样高。

    又是一个丰收季!这已经是我省夏粮的第13个丰收年,同时也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在粮食“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深化发展中取得的改革之丰收。从相对重视产量,到追求“产量、品质、生态”的发展;从单一的技术更新,到种、水、肥、药、机等协同创新;从埋头只管种地,到跟着市场需求生产,今年“三夏”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成效,不仅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结构调整打开了局面,探索了路径,也提振了“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信心。

    结构调整瞄准市场短板

    农业供给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买难”与“卖难”并存。当前,我省种植业发展中一些老问题依然显现,在粮食作物中,呈现出小麦缺口大,玉米暂时性过剩的供需矛盾。山西省粮食局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生产小麦27.14亿公斤,产需缺口达30亿公斤。扬长避短,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对我省来说显得非常紧迫。

    小麦是我省最重要的口粮,稳定小麦生产意义重大。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我省将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订单生产。引进、选育、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抗逆性强的品种,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集成推广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确保小麦面积稳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在种植区域布局上,将稳定南部、恢复扩大中部冬小麦种植面积,适度发展北部春小麦,运城、临汾和晋城等优势区要在提质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在种植模式上,大力推广旱地小麦探墒沟播实用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力求到2020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5亿公斤以上,努力提高口粮自给水平。同时,适度调减玉米种植。

    生产上的调整只是开端,由此带来小麦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创新等,更进一步推进了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垣曲县华峰乡东滩农民崔芦训的6.5亩小麦,在纯粹旱地已经种了一茬玉米的情况下,种植的回茬小麦亩产仍高达654.7公斤,比全省旱地小麦历史纪录632.5公斤还高出了22.2公斤。他说,“这是在山西大学王梦亮教授的讲解和引导下,运用的科技的小麦集成技术。”

    在山西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山大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指导下,目前由垣曲县东河村和南联村农家磨坊生产的旱地有机小麦面粉已经在太原销售8吨以上,消费者回头率越来越高。

    小麦市场的改革信号,从夏粮生产中强烈地释放出来,更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产业的发展。

    绿色技术模式推动高产

    纵观近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情况,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粗放经营、大水大肥、农药不合理施用等现象较为突出,既浪费农业资源、污染环境、抬高生产成本,又影响了农产品品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今年的金色麦浪渗透着浓浓绿意。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乡口子里村村民们的旱地小麦喜获丰收,亩产可达到300公斤。这些地块是临汾市农技推广站的1000亩示范田,主要用于推广一个叫做临丰3号的旱地小麦品种。临丰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研究室研制而成的。

    该品种由于集抗旱、优质、高产于一身,在生产示范中深受麦农认可,也受到了农业技术部门的肯定,在山西省及周边省份累计推广面积逾2000万亩。

    夏收时,联合收割机上加装了秸秆粉碎机,收麦子的同时,麦秸秆也就全部粉碎还田了。村民郭来喜对记者说,麦秸秆还田后,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还能保水保肥,提高作物产量,并且减少化肥的使用,省钱又环保。

    区别于过去“唯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技术模式,秸秆打捆为一体的新式收割机让种收机械越来越省工,这些措施都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正是这些绿色技术模式支撑着夏粮高产的实现。绿色技术模式不仅能“降成本”,还能“提单产”“提产能”。在王梦亮教授的讲解和引导下,垣曲县华峰乡东滩村农户一改过去因追求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导致亚硝酸盐残留、土壤板结问题严重的现象。将小麦种子与生物肥种肥同穴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除草前移”和整个生育期“三喷三防”的333管理等技术打包,形成了一套的小麦集成技术体系。

    透过夏粮生产可以看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尽快推动农业发展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依靠科技进步驱动转变,既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推进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

    新型经营主体生力军作用凸显

    “一亩麦地大概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收完了,速度很快!”侯马市上马办事处史店村农户韩西刚说:“这几年种地越来越省力,全程机械化,打上几个电话,从收割、播种全都解决,收割完麦子还直接送到家,一条龙服务,价格也十分优惠。我们家的地连收带播,总共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也不耽误我上班的时间,种地的积极性都提高了。”

    农机手徐宏亮参加夏收作业十几年,已是一个老机手。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收割机马力大,收割速度快,质量也高。这两年,县里对粮食生产越来越重视,一些出台的政策也更加优惠,种小麦有小麦补贴,买联合收割机有农机补贴。”

    侯马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副主任冯建敏介绍,为了做好夏收工作,侯马市农机部门在主要交通沿线建立“小麦机收和跨区作业服务接待站”,向作业机车提供信息咨询、机车调度等服务。同时,组建了一支应急救援分队,一旦遇到灾害性天气发生,将迅速有序投入到抗灾减灾工作中,限度地减少粮食生产损失。

    另外,“田保姆”成为时下农村的新时尚。洪洞县左北村60多岁的老人贾振芳的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家里没有劳力,她把“三夏”的农活全都托付给村里的“田保姆”了。

    贾振芳所说的“田保姆”,就是村里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这些留在村里的“职业农民”专门打理农活,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农机,拥有娴熟的农机操作技术,几个人就能把全村的农活拿下来。

    “田保姆”之所以成为村里的新时尚,说到底是现实的需要。左北村支书张根平说,他们村有2000多亩耕地,2000多口人,现在700多个壮劳力都在外面打工,村里留下的不是妇女和儿童,就是没啥劳动能力的老人。所以说,家家户户的农活就全指望“田保姆”了。

    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明显地发挥出改革生力军的作用,这是今年夏粮生产呈现出的一大趋势。今年夏粮生产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良性互动,鲜活证明了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同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德清县| 虹口区| 平果县| 漳州市| 耒阳市| 通河县| 石景山区| 乐亭县| 安阳市|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