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难以支撑现代科技农业
2016-05-30
中国青年网 6470
核心提示: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对河南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对河南山东两个农业大县进行调查发现,由于粮价走低,在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的同时,家里的粮食作物种植,几乎全部交给了无法外出的老弱妇孺。而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些家庭既不愿意土地流转,更不愿看着土地撂荒,依然沿袭传统种植模式“靠天收”,农业新品种、新型科技难以投入,成为阻碍现代科技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报道中村支部书记和地方农业官员的话语中更可以听出,青壮年在外打工,老人妇女在家种地的现象并非个别,不及如此,正如河南新乡一位村支书坦言的那样,真正会种庄稼的农民还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除了无法外出打工的60多岁老人和妇女会种地之外,年轻人不但不会种地,即使偶然回乡,也绝口不再提种地。“谁来种地”也成了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老人们的“远忧”。
我国自古以来不仅是农业大国,更信奉“无农不稳”,无论如何发展经济和推动城市化建设,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确保粮食,都是所有一切最关键的“基础工程”。尽管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10多年“连涨”,除了农业科技投入和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激励因素之外,10年来的“风调雨顺”也起到的很大的辅助作用。而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粮食单产量上升空间已十分有限,如果不彻底改变现有的散户种植模式和人员结构,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面对粮食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很显然,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公司化种植经营道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现有散户种植模式进行土地流转,然粮价低的瓶颈和农民固有的“小农经济意识”不能突破与,不仅使土地流转难以推动,更形不成规模化种植的连片土地基础,进而影响科技的投入和公司化经营的效益。而当种粮大户或土地流转后的公司经营,不能从粮食生产中获得与工商业“相媲美”的经济效益,农业从业人员不能从中获得相对体面的收入,农民职业化就更难以形成,这一连串的利益矛盾如何厘清与化解,也亟待相关方面去认真思考解决。
从眼下来看,土地流转在一些地方“遇冷”,首要的问题还是粮价偏低,因为粮价偏低且长远来看粮价走高势头不明显,造成土地流转价格让农民难以接受,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不肯闲着”老人和妇女宁愿种粮种菜确保家庭吃喝无忧,也不肯将现有的土地流转换取为数不多的“死钱”,更由于多年来“种庄稼一年赶不上打工一个月的实际收入”,进而造成“农民荒”,尤其是跟着打工父母长大的“农二代”乃至“农三代”,尽管普遍文化学历不高,但早已经把自己融入城市,能够从父辈“继承”的职业就是打工,早已不知种庄稼为何物。更需要采用规模化种植和公司化经营来培育职业农民群体。
无论如何,仅靠农村现有的“老当益壮”来进行散户种植,既有悖传统敬老美德,更无法支撑现代科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遇到多少矛盾和困难,这一状况都必须得到尽管扭转。在保证农民土地权属与合理收益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走规模化、公司化种植经营,既是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大势所趋,更是保障粮食的必行之路,也只有实行规模化种植公司化经营,让从业人员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相对体面的收入,让新型农民更有尊严,才不愁吸引不到愿意扎根农村的职业农民。
从报道中村支部书记和地方农业官员的话语中更可以听出,青壮年在外打工,老人妇女在家种地的现象并非个别,不及如此,正如河南新乡一位村支书坦言的那样,真正会种庄稼的农民还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除了无法外出打工的60多岁老人和妇女会种地之外,年轻人不但不会种地,即使偶然回乡,也绝口不再提种地。“谁来种地”也成了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老人们的“远忧”。
我国自古以来不仅是农业大国,更信奉“无农不稳”,无论如何发展经济和推动城市化建设,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确保粮食,都是所有一切最关键的“基础工程”。尽管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10多年“连涨”,除了农业科技投入和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激励因素之外,10年来的“风调雨顺”也起到的很大的辅助作用。而随着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粮食单产量上升空间已十分有限,如果不彻底改变现有的散户种植模式和人员结构,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面对粮食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很显然,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公司化种植经营道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现有散户种植模式进行土地流转,然粮价低的瓶颈和农民固有的“小农经济意识”不能突破与,不仅使土地流转难以推动,更形不成规模化种植的连片土地基础,进而影响科技的投入和公司化经营的效益。而当种粮大户或土地流转后的公司经营,不能从粮食生产中获得与工商业“相媲美”的经济效益,农业从业人员不能从中获得相对体面的收入,农民职业化就更难以形成,这一连串的利益矛盾如何厘清与化解,也亟待相关方面去认真思考解决。
从眼下来看,土地流转在一些地方“遇冷”,首要的问题还是粮价偏低,因为粮价偏低且长远来看粮价走高势头不明显,造成土地流转价格让农民难以接受,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不肯闲着”老人和妇女宁愿种粮种菜确保家庭吃喝无忧,也不肯将现有的土地流转换取为数不多的“死钱”,更由于多年来“种庄稼一年赶不上打工一个月的实际收入”,进而造成“农民荒”,尤其是跟着打工父母长大的“农二代”乃至“农三代”,尽管普遍文化学历不高,但早已经把自己融入城市,能够从父辈“继承”的职业就是打工,早已不知种庄稼为何物。更需要采用规模化种植和公司化经营来培育职业农民群体。
无论如何,仅靠农村现有的“老当益壮”来进行散户种植,既有悖传统敬老美德,更无法支撑现代科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遇到多少矛盾和困难,这一状况都必须得到尽管扭转。在保证农民土地权属与合理收益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走规模化、公司化种植经营,既是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大势所趋,更是保障粮食的必行之路,也只有实行规模化种植公司化经营,让从业人员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相对体面的收入,让新型农民更有尊严,才不愁吸引不到愿意扎根农村的职业农民。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75612025第五届中国(江西)农业机械及农业科技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昌顺利召开
- 1356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5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302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300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7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66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78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59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