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投入积极性不大怎么办?
2016-05-23
农资经销商5110
核心提示: 从去年开始,受农产品价格波动,整个行业农资行业都显得疲软,几乎每个人都在叫喊生意干不下去了。 生意难干,分两种,一个是
从去年开始,受农产品价格波动,整个行业农资行业都显得疲软,几乎每个人都在叫喊生意干不下去了。
生意难干,分两种,一个是整个行业都难干,一个是只有你自己难干。如果别人都干的很好,而你自己干的不好,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从自己身上去考虑。整个行业难干,又分一种周期性的波动难干和行业日落西山的衰落。如果行业是日落西山的衰落,就什么都不用考虑了,立马转行就行了。但是,农产品价格因素起来的难干是属于周期性波动的难干,就是说这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低了,农民投入积极性小了,我们难干了,但是这个周期肯定会过去的,农产品的价格早晚是要回升的,当农产品价格回升以后,我们就又可以好干了。所以,面对这样的难干,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惊慌,能做的,只是等待,等待周期性过去,如果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学会等待,盲目的急躁就很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到一种恶性的循环中,比如说,农民不舍得投入了,自己就做一些假冒伪劣的便宜产品去糊弄农民,结果得不偿失。
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沉得住气。
当然,等待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方法,而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往前去探索一步的。
这一期,我要和大家聊的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方法。
拿苹果举例,现在好多苹果都烂到家里卖不出去了,社会上各种苹果滞销的新闻;但实际上那些品质的苹果仍然是不愁销路的,相反他们早早的都已经卖完了。前一段时间去三门峡和运城、渭南等地转了一圈,发现,卖不出去的苹果一般都是品质不太好的,或者地方特别偏僻不好运输,又或者当地种植面积太小,根本就不够客商配车的。而那些真质比较好的苹果销路还是很不错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在洛川,当地很多农户苹果一块三一斤都卖不出去,但是这个大伯的苹果一块六被抢着要。当然,一块六一斤的苹果和行情好的时候相比,肯定也是要低一些的,但是,因为品质他比其他农户收益要好很多。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看什么赚钱了,大家一窝蜂的全部去种植,然后价格就会一落千丈,价格一落千丈后,大家又都不种植了,然后价格就又上去了。整个周期下来,平均一下其实还是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我们发现,那些注重品质的农户总是比那些不注重品质的农户赚的钱多,为什么呢?
山西的一个农户给了我们答案,他说:
我种地就舍得投入,就追求品质,果子价格高的时候我一直搂着不卖,卖的价格要比其他人高很多;行情不好的时候,很多果子都没有人要了,那些客商来了就先要我的果子。
同样的事情,在海南我也听一个收哈密瓜的代购说过,他说:
我们当地很多哈密瓜不熟就有人过来收,但是我不让农户卖,一定要种熟,因为种熟了的糖度高,甜,卖出去以后回头客多;我们隔壁两个乡镇种哈密瓜的自己把自己的牌子给砸了,卖给人家的哈密瓜不甜,半生不熟就给卖了,以后客商都不敢去他们那里收了;所以,价格高的时候,客商都抢着要我们这里的,价格低的时候,客商只要我们这里的,每次都是我们这里卖完了,没得卖的时候,才轮到隔壁镇。
这些事情都说明了,果品对销售的重要性,相信很多经销商也都懂,但是都认为转变农民的思维太难了,根本就说服不了农民。
是的,我也认为农民很难被说服,不仅仅农民,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被说服。所以,我想说一句话:
说不如干,听不如看!
他不相信,他不转变,你就不要再给他说了,要做出来,让他们看到。你应该着重的建立起来几亩地或者几个园子做样板,帮着他们把果子的品质给提上去,然后卖到高价格了,真赚到钱了,农户传播起来是会很快的,没有几个人看到赚钱还不去干的。之所以不去干,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他们不知道投入以后到底会不会有回报,到底会不会卖高价格,所以他们才难转变的。
做给他们看,他们就会给你变。
生意不好的时候,与其抱怨和恐慌,焦躁不安,不如去踏踏实实的做出来两个样板田。
生意难干,分两种,一个是整个行业都难干,一个是只有你自己难干。如果别人都干的很好,而你自己干的不好,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从自己身上去考虑。整个行业难干,又分一种周期性的波动难干和行业日落西山的衰落。如果行业是日落西山的衰落,就什么都不用考虑了,立马转行就行了。但是,农产品价格因素起来的难干是属于周期性波动的难干,就是说这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低了,农民投入积极性小了,我们难干了,但是这个周期肯定会过去的,农产品的价格早晚是要回升的,当农产品价格回升以后,我们就又可以好干了。所以,面对这样的难干,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惊慌,能做的,只是等待,等待周期性过去,如果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学会等待,盲目的急躁就很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到一种恶性的循环中,比如说,农民不舍得投入了,自己就做一些假冒伪劣的便宜产品去糊弄农民,结果得不偿失。
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沉得住气。
当然,等待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方法,而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往前去探索一步的。
这一期,我要和大家聊的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方法。
拿苹果举例,现在好多苹果都烂到家里卖不出去了,社会上各种苹果滞销的新闻;但实际上那些品质的苹果仍然是不愁销路的,相反他们早早的都已经卖完了。前一段时间去三门峡和运城、渭南等地转了一圈,发现,卖不出去的苹果一般都是品质不太好的,或者地方特别偏僻不好运输,又或者当地种植面积太小,根本就不够客商配车的。而那些真质比较好的苹果销路还是很不错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在洛川,当地很多农户苹果一块三一斤都卖不出去,但是这个大伯的苹果一块六被抢着要。当然,一块六一斤的苹果和行情好的时候相比,肯定也是要低一些的,但是,因为品质他比其他农户收益要好很多。
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看什么赚钱了,大家一窝蜂的全部去种植,然后价格就会一落千丈,价格一落千丈后,大家又都不种植了,然后价格就又上去了。整个周期下来,平均一下其实还是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我们发现,那些注重品质的农户总是比那些不注重品质的农户赚的钱多,为什么呢?
山西的一个农户给了我们答案,他说:
我种地就舍得投入,就追求品质,果子价格高的时候我一直搂着不卖,卖的价格要比其他人高很多;行情不好的时候,很多果子都没有人要了,那些客商来了就先要我的果子。
同样的事情,在海南我也听一个收哈密瓜的代购说过,他说:
我们当地很多哈密瓜不熟就有人过来收,但是我不让农户卖,一定要种熟,因为种熟了的糖度高,甜,卖出去以后回头客多;我们隔壁两个乡镇种哈密瓜的自己把自己的牌子给砸了,卖给人家的哈密瓜不甜,半生不熟就给卖了,以后客商都不敢去他们那里收了;所以,价格高的时候,客商都抢着要我们这里的,价格低的时候,客商只要我们这里的,每次都是我们这里卖完了,没得卖的时候,才轮到隔壁镇。
这些事情都说明了,果品对销售的重要性,相信很多经销商也都懂,但是都认为转变农民的思维太难了,根本就说服不了农民。
是的,我也认为农民很难被说服,不仅仅农民,任何一个人都很难被说服。所以,我想说一句话:
说不如干,听不如看!
他不相信,他不转变,你就不要再给他说了,要做出来,让他们看到。你应该着重的建立起来几亩地或者几个园子做样板,帮着他们把果子的品质给提上去,然后卖到高价格了,真赚到钱了,农户传播起来是会很快的,没有几个人看到赚钱还不去干的。之所以不去干,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他们不知道投入以后到底会不会有回报,到底会不会卖高价格,所以他们才难转变的。
做给他们看,他们就会给你变。
生意不好的时候,与其抱怨和恐慌,焦躁不安,不如去踏踏实实的做出来两个样板田。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