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不能“揠苗助长”
据媒体报道,两年前,一种粮大户拿着打工积攒的十几万元返乡流转了50亩土地种地,考虑到收益可观又有政府补贴,于是在去年又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玉米,没想到秋收后玉米价格大跌,连本都赔了进去。现在这500亩地成了烫手山芋,想接着种,可是土地租金、生产资料都需要大量资金,自己筹上钱,短时间里土地又转不出去,左右为难。本想着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能赚个大钱,没成想却吃了个苦果。
类似将农地规模经营视作一个“淘金地”者不在少数。然而,不同的农村地区发展不一,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条件也不一样,盲目扩大规模,造成自身经济亏损不说,农民的效益也得不到保障,还将影响到后续城镇化的推进。因此,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应“适度”与“发展”并行,不能“揠苗助长”。
首先,经营者要摆正心态,发展需要循序渐进,认识到掌握市场行情和管理知识需要逐步积累。
其次,在计划扩大规模前,经营者应该做好评估分析,包括所在地城镇化进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土地承载力及适合项目等。
目前,包括新疆昌吉、安徽阜阳和湖南汉寿等地在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纷纷尝试PPP合作模式,当地农经局与第三方机构土流网展开合作,政府发挥监督审查职责严防“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专业化的土地评估和农业项目、土地金融等服务得以在“适度”范围内实现,给有土地流转需求和规模经营需求的农户带来实惠。
“我有3万多亩山林地的使用权,一直想找人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开始规模经营,但是由于资金、技术、项目等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大面积山地处于闲置状态。”云南德宏的莫先生后来在土流网上发布土地信息后,不仅找到了合作伙伴,还通过土流网专业的项目开发人员实地评估勘测,最终确定进行烟草规模种植,目前收益比较好,平均每亩可以获得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此外,当地政府要对经营者进行正确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壮大。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速度、承包规模和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营主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经济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