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启示录:中国农业仍需“内外兼修”
2016-04-25
聚土网7500
核心提示: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太极拳,融百家之长,独树一帜;八极拳,重朴实刚猛,自成一家。都有自身的优势,不能单纯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太极拳,融百家之长,独树一帜;八极拳,重朴实刚猛,自成一家。都有自身的优势,不能单纯品论优劣;都需讲究阴阳与虚实达内外兼修,不能单纯以表象做论调;都是一步一脚印逐年修成,不能以时间长短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一个农业发展的复杂性难以用简单的篇幅而说清楚,孰优孰劣?孰强孰弱?谁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正道?其中原因复杂繁多,牵扯到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等方面。因此,对于某些人片面贬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而抬高国外农业的言论,笔者不敢苟同。但研究国外农业发展的先进之道而作为参考,因地制宜,应时而定,成就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道,却是国人都应该去做的。
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间,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不得不感叹是个奇迹。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让许多国外研究者惊叹。但因为中国经济的不均衡以及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导致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总以“外家功”应对,始终治标不治本。只有练就8亿农民自身的“内功”,方能实现真正的农业现代化。而充分借鉴经济发展背景相似的发达的农业发展经验,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耕地却只有8272万亩。然而在战后20多年间,日本不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且农业的整体生产达到了先进水平。更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居。而中国在农业经济的客观条件方面与日本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1.中国和日本都是长期的封建小农经济,分散经营;
2.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品种类似;
3.在粮食作物中都以水稻占较大比例;
4.都是人多地少的,日本人均耕地面积约0.7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
5.都是山地、丘陵占据大部分国土;
6.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进发;
7.都因为农业劳动力严重流失,导致土地无力耕种。日本是“老爷爷老奶奶耕种”、中国是“三八六一部队耕种”。
然而不同的是,日本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中国还在路途中。因此,借鉴日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特性,才有研究的价值
一、高水平机械化
美国可以走大规模机械化发展道路,但日本不行。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土地制度决定了日本不得不采取特殊措施。山地多,就设计适合山地的小型机械;水田多,就设计出从水田整地、育苗、插秧、收割到烘干的全程化机械;小而散,就设计是个小家小户独自耕作的小农机。所有关于耕种前后的机械都为农民考虑到,每个农户都拥有所需的农机具,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以及土地起垅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同时农家一般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清洗、整理、加工农产品的车间。这就使得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民种地也更轻松。
二、农民兼业化
农业兼业化已经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兼业农民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农业生产力提高及机械化的普及,致使农村劳动力过剩;其二,二战后的日本工业迅速发展,兴起大批中小企业,并在日本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引导下,城市工业纷纷进入农村,也导致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工业高工资对农民也有极大的吸引力,农村劳动力不受控制的流失,其三,日本政府为保障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兼业化经营,使农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并超越城市家庭。调查显示,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里,日本农民兼业的非农收入从最初的30%翻了一倍有余,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兼业农户也占农户宗数的85%,并且因政府的支持,日本农民兼业过程中也会保留土地。农民兼业化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因为工业和农业整体经济的发展为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产品特色化
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一村一品”运动。其实质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通过这个模式,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逐渐发掘高附加值的加工业,大力促进各地区的农林水产业、工业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了相对落后地区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这也造就了日本农产品质量佳良好口碑。在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发展的几十年间,农民持续增收,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延伸,其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振兴一个农村,而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乃至一个的竞争力。
四、“农协”的推动
为了克服农户经营规模狭小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在1947年11月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起性集体经济组织“日本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基层农协、都道府县农协和农协中央会为主的从政府到地方的“农业协同组合体系”。农协极力维护农民权益,为农民提供包括生产资料供应、销售、生产指导、仓储运输、金融、保险、农业信息及福利文化等综合性服务,通过其遍及各个角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同农户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农协在技术指导、推广等多方面的事务都是免费进行的。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数据,目前,基层农协机构有700多个,99%以上的农民都已加入了农协,农户的生产生活资料有70%以上是从农协得到的,农业资金也主要靠农协下属的信用部门来提供,农产品的初加工、存储和运销也大幅度依赖农协渠道。农协已然成为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催化剂,极大的推动了日本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农业,对农协的经营性业务构成了直接冲击,僵化的农协体制已经难以支撑日本农业的发展。维持了60多年的农业协会改革方案日前也已通过,2019年之前将彻底实行机构和业务改革。不过,无论如何,农协推动实现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功绩,将不可磨灭。
启示,内外兼修功自成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是本体,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三体共化”才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无论是“内在”的模式推进,还是“外在”的配套支持,都应兼顾“三农”内外兼修,齐头并进。
一、从农村教育抓起,从培育农民兴起
在日本,教育均一化让农村地区孩子同样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我国在农村教育的投入方面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许多偏远地区,教育基本为零,许多孩子无钱上学,这也成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障碍。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具备农业知识的人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何谈其他。此外,需要大力大量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只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才能呈现另一番天地。只有把新型业农民培育作为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特色产业,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日本“一村一品”模式有效地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而中国地域分布广阔,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选择就不只是一种路径,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生产特色产品、提供特色服务,并将特色资源塑造成主导产品或产业,形成特色品牌,使产品的经济、文化、服务、消费等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产品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
三、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
中国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通过多项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阻碍。真正落实到位仍需要各方面的支撑:一要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政策;二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三要加快土地确权进程;四要鼓励诸如聚土网这样的纯市场化的专业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发展;五要切实推行土地流转金融保障服务。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机械化、科技化技术产物来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我国农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前列,农机购置补贴也是“三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但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未实现,因此还需要继续完善农机技术的推广体系;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拓宽农机作业服务领域;加强财政对农民购机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保障体系等。同时,持续推进对农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宜居环境和农民生活现状,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太极拳,融百家之长,独树一帜;八极拳,重朴实刚猛,自成一家。都有自身的优势,不能单纯品论优劣;都需讲究阴阳与虚实达内外兼修,不能单纯以表象做论调;都是一步一脚印逐年修成,不能以时间长短作为衡量好坏的标准。一个农业发展的复杂性难以用简单的篇幅而说清楚,孰优孰劣?孰强孰弱?谁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正道?其中原因复杂繁多,牵扯到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等方面。因此,对于某些人片面贬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而抬高国外农业的言论,笔者不敢苟同。但研究国外农业发展的先进之道而作为参考,因地制宜,应时而定,成就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之道,却是国人都应该去做的。
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间,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不得不感叹是个奇迹。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让许多国外研究者惊叹。但因为中国经济的不均衡以及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导致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总以“外家功”应对,始终治标不治本。只有练就8亿农民自身的“内功”,方能实现真正的农业现代化。而充分借鉴经济发展背景相似的发达的农业发展经验,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耕地却只有8272万亩。然而在战后20多年间,日本不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且农业的整体生产达到了先进水平。更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居。而中国在农业经济的客观条件方面与日本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1.中国和日本都是长期的封建小农经济,分散经营;
2.都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品种类似;
3.在粮食作物中都以水稻占较大比例;
4.都是人多地少的,日本人均耕地面积约0.7亩,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
5.都是山地、丘陵占据大部分国土;
6.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进发;
7.都因为农业劳动力严重流失,导致土地无力耕种。日本是“老爷爷老奶奶耕种”、中国是“三八六一部队耕种”。
然而不同的是,日本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而中国还在路途中。因此,借鉴日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特性,才有研究的价值
一、高水平机械化
美国可以走大规模机械化发展道路,但日本不行。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土地制度决定了日本不得不采取特殊措施。山地多,就设计适合山地的小型机械;水田多,就设计出从水田整地、育苗、插秧、收割到烘干的全程化机械;小而散,就设计是个小家小户独自耕作的小农机。所有关于耕种前后的机械都为农民考虑到,每个农户都拥有所需的农机具,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以及土地起垅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同时农家一般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清洗、整理、加工农产品的车间。这就使得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民种地也更轻松。
二、农民兼业化
农业兼业化已经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兼业农民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农业生产力提高及机械化的普及,致使农村劳动力过剩;其二,二战后的日本工业迅速发展,兴起大批中小企业,并在日本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引导下,城市工业纷纷进入农村,也导致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工业高工资对农民也有极大的吸引力,农村劳动力不受控制的流失,其三,日本政府为保障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兼业化经营,使农民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并超越城市家庭。调查显示,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里,日本农民兼业的非农收入从最初的30%翻了一倍有余,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兼业农户也占农户宗数的85%,并且因政府的支持,日本农民兼业过程中也会保留土地。农民兼业化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及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因为工业和农业整体经济的发展为日本的农业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产品特色化
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一村一品”运动。其实质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通过这个模式,不断引进和开发新技术,逐渐发掘高附加值的加工业,大力促进各地区的农林水产业、工业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增强了相对落后地区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这也造就了日本农产品质量佳良好口碑。在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发展的几十年间,农民持续增收,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延伸,其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振兴一个农村,而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乃至一个的竞争力。
四、“农协”的推动
为了克服农户经营规模狭小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在1947年11月颁布了《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起性集体经济组织“日本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基层农协、都道府县农协和农协中央会为主的从政府到地方的“农业协同组合体系”。农协极力维护农民权益,为农民提供包括生产资料供应、销售、生产指导、仓储运输、金融、保险、农业信息及福利文化等综合性服务,通过其遍及各个角落的机构和广泛的业务活动,同农户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农协在技术指导、推广等多方面的事务都是免费进行的。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数据,目前,基层农协机构有700多个,99%以上的农民都已加入了农协,农户的生产生活资料有70%以上是从农协得到的,农业资金也主要靠农协下属的信用部门来提供,农产品的初加工、存储和运销也大幅度依赖农协渠道。农协已然成为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催化剂,极大的推动了日本农业现代化实现进程。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农业,对农协的经营性业务构成了直接冲击,僵化的农协体制已经难以支撑日本农业的发展。维持了60多年的农业协会改革方案日前也已通过,2019年之前将彻底实行机构和业务改革。不过,无论如何,农协推动实现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功绩,将不可磨灭。
启示,内外兼修功自成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是本体,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三体共化”才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无论是“内在”的模式推进,还是“外在”的配套支持,都应兼顾“三农”内外兼修,齐头并进。
一、从农村教育抓起,从培育农民兴起
在日本,教育均一化让农村地区孩子同样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我国在农村教育的投入方面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许多偏远地区,教育基本为零,许多孩子无钱上学,这也成为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障碍。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具备农业知识的人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何谈其他。此外,需要大力大量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只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发展才能呈现另一番天地。只有把新型业农民培育作为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展特色产业,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日本“一村一品”模式有效地带动特色农业的发展。而中国地域分布广阔,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选择就不只是一种路径,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生产特色产品、提供特色服务,并将特色资源塑造成主导产品或产业,形成特色品牌,使产品的经济、文化、服务、消费等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产品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从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
三、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
中国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通过多项政策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阻碍。真正落实到位仍需要各方面的支撑:一要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政策;二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三要加快土地确权进程;四要鼓励诸如聚土网这样的纯市场化的专业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发展;五要切实推行土地流转金融保障服务。
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因此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机械化、科技化技术产物来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我国农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前列,农机购置补贴也是“三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但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未实现,因此还需要继续完善农机技术的推广体系;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拓宽农机作业服务领域;加强财政对农民购机的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保障体系等。同时,持续推进对农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宜居环境和农民生活现状,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 174312025第五届中国(江西)农业机械及农业科技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昌顺利召开
- 13562关于变更2025第十三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会址的公告——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工业协会宣
- 13453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快农机补贴兑付!
- 130242025西南农机展:丘陵农机、粮油机械、畜牧机械与春耕农机团购节大集结!
- 13005聚焦现代农业!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农机展2月28日盛大举行
- 12776第二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金融峰会暨农机新营销高端论坛在济南举办
- 12667关于推介2024年设施种植机械化生产主推模式的通知
- 11978湖南省关于进一步明确存量变型拖拉机年检审相关事项的通知
- 11959拓展终端 开发渠道 | 500家农机企业5000家合作社300家经销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