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农业,“协同”才能走得更远
2016-04-13
中国科学报5130
核心提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而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更是重要的支撑。 近日,经商京津
近日,经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助力现代农业这个支点来撬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专家们表示,《规划》的出台是有必要的,也是必然的。《规划》具有何积极意义?又将面临哪些困难?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衍生出的许多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科技帮扶促提升
现代农业可以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尽管三地在农业上的合作有了一些初步的发展,已签署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等,但是由于河北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才资源配比较低、资金相对缺乏等问题,河北农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路中脚步缓慢。
比如,与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科技转化率偏低,农业污染严重。
“根据现实的情况,《规划》的出台是有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孔祥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问题课题组”研究员邢东田也表示赞同。
在孔祥智看来,《规划》其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个子规划,是其中关键的一分子。《规划》将侧重解决当前京津冀这个大区域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比如怎么更好地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等。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北京、天津由于发展迅速,两市的科技、人才和资金要素密集,而相邻的河北的土地、劳动力和生态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基于这些原因,三地农业协同发展兼具禀赋基础和互补优势。
根据《规划》的内容,力争到2020年,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京津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河北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跨入农业现代化行列。
“要实现这一步,就需要科学技术的扩散,将北京、天津的优势科学技术往河北推广,比如在河北建立基地、做实验、引进科技人才等,用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帮助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孔祥智说,对于河北农业来说,要承接这些高科技成果、设备、人才等,对其发展也是一个提升。
据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份,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就将联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天津农科院发起成立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区域内的农业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开展三地联合攻关和科技服务,为优化区域农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率,提供科技支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建立一批联合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从自有资金中划出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展环首都14县优质蔬菜生产集成技术体系研究和张家口现代生态景观农业研究。
发展应以生态为前提
根据《规划》要求,京津冀三地现代农业应在六个方面强化协同。推进产业协同、推进市场协同、推进科技协同、推进生态建设协同、推进体制机制协同、推进城乡协同。
其中,生态领域成了专家们关注的重点。《规划》中也有提到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等内容。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发展到现在,虽然提升了产量,但是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出现了现代食品问题。”邢东田表示出了很大的担忧。
据了解,传统的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但是随着发展不断加快,弊端也逐渐彰显出来。由于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业已经成为了污染大户。
除此之外,华北地区水位也出现严重下降,过量抽取地下水已经把这个地区抽成了一个地下“漏斗”。而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与农林灌溉用水密切相关。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该重新定义和解读现代农业,按照全范围来说,最现代的应该是生态农业。”邢东田表示,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该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
此外,《规划》的实施,无论是规模化、产业化等都应该以生态为标准,《规划》应该坚持“生态先行”,目前最重要的是严守生态红线,防止继续恶化,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现在是一个大转型的时期,以前很多旧的观念和做法已经走到了尽头,需要作出改变,尤其是放在历史这个大的发展脉络中。”邢东田说,“生态农业将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李成贵也认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为落实规划,应尽快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启动一批重点项目,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区域内土地、资金、科技等要素市场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推进三地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利用,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化目标。
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规划》提出启动实施“菜篮子”生产和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央厨房示范等七大重点工程。
三地如何协调是关键
有关专家指出,《规划》的发布将有力推进京津冀地区农业协调、均衡发展,对确保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是很难协调的,要实现非常困难。”孔祥智提出了《规划》能不能落实的一个关键因素,“《规划》的实施,关键还是看三地如何真正做到协调。”
近年来,京津冀现代农业对接合作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三地定位不同、各自利益的驱使等原因,三地在协作意识、资金融通、政策统筹、资源分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协调的情况。
邢东田指出,《规划》具体实施的时候,应该要有一些细则来促进规划合理的落地。
在孔祥智看来,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应是建立一个协调的具体机制,让这种协作机制促进三地相互沟通和发展。“比如,像环保领域那样的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当PM2.5达到多少值时,就要启动应急预案,这时三地都要采取切实的行动。”
专家表示,只有这三个地方真正实现了很好的协调,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虽然很难,但是我们已经在慢慢地往前走,通过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实现的。”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