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何以改变海南农业小镇
2016-03-23
科学网5340
核心提示: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火山风情小镇,这里盛产火山石斛、黑豆、壅羊、红芝麻、红米、火山咖啡等农产品,但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火山风情小镇,这里盛产火山石斛、黑豆、壅羊、红芝麻、红米、火山咖啡等农产品,但如何通过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更美,是全体石山人民共同思考的问题。
2016年1月16日,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海南省互联网农业小镇——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这也将是互联网农业小镇。而早在2015年5月,石山镇就被海南省政府确定启动海南省互联网小镇建设。
“小镇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和技术贯穿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全产业链打造的一个新型的农业小镇。”投资该小镇建设的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坤公司)董事长徐珍玉说。
如今,从“互联网+三农”,再到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一系列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不禁又让人联想到,破解“三农”难题的密码到底是什么?最传统的农业乘上最现代的互联网东风,又会带来哪些新的变革?
“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什么是互联网农业小镇?”和大多数人一样,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道亮听到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反应也是这样的,“都知道‘互联网+’,但不知道‘互联网+小镇’是什么样的。”
在李道亮看来,“互联网+农业”的核心思想是把农业的资源、要素等通过IT等手段重新配置,实现它的显现化和数据化,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率,达到高产、、优质、生态、的状态。
2015年3月, “互联网+”被当作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不久,在海南省省长刘赐贵的提议下,海南省农业厅启动了一项名为“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计划。
如今,距离这个计划的提出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已相继启动海口石山、文昌会文、澄迈福山、琼海大路、儋州木棠、陵水英州、三亚吉阳、白沙细水、琼中湾岭、屯昌坡心等1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
徐珍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互联网农业小镇是以镇为单位,实施镇级运营+村级服务的运营模式,以镇带村、村镇融合,在“互联网+农业”的基础上,拓展“互联网+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使得海南的现代农业同旅游产业完美结合。
“我们想通过实施光纤入户、优质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创意休闲农业和信息进村入户等五大工程,借助百兆光纤的普及和推广,构建互联网农业小镇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徐珍玉说。
而对于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吸引了一大批农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对小镇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学习和把脉。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调研后表示,农业信息化的根本意义是以农业现代信息化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农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李道亮在听完徐珍玉等人的介绍后,“感觉有了互联网思维,形成了‘互联网+农业’的初步思路”。
李道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特征、基本目标、边界条件、机制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如果不能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只能说互联网农业小镇还处在探索阶段。
在唐珂看来,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是来自基层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
“摸着石头过河”
作为“个吃螃蟹的人”,海南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面临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借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晓桥说。
事实上,海南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推进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难,诸如村镇网络基础差、人才严重不足等问题突出。“不过这些都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困难。”王晓桥表示,只有通过加快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柯佑鹏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海南省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文化方面还有可挖掘的地方。
“我们的想法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和补贴等方式,鼓励公共场所免费开放Wi-Fi热点接入、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再就是对返乡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为互联网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免房租和宽带接入费用优惠,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共享、创业辅导、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等服务,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王晓桥说。
在柯佑鹏看来,互联网小镇的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包括产业的规模和品牌建设,“应该更多地通过产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产业的发展”。
而对于当地来说,互联网农业小镇能给当地农业、农民、农村带来什么,更值得关注。
徐珍玉向记者介绍,在经济效益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在社会效益上,可以带动农民增收、保障食品、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等。
以石山镇为例,石山镇通过“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充分发挥火山灰土壤富硒的特点,大力发展金钗石斛、金银花、诺丽果、辣木、黑豆、红芝麻等优特农产品种植和黑山羊、小黄牛、山鸡、蜜蜂等健康养殖业,打造“互联网+”火山特色热带精品农业示范基地、火山风情旅游示范基地、农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要将石山镇建设成为生态、富裕、宜游、乐居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和旅游名镇,力争2019年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石山镇党委书记林少祯说。
期待复制推广
随着小镇不断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平衡资金投入与功能配置之间的关系?投入较大的资金成本,配备功能丰富、聚焦的运营中心,这样的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以镇为中心,以镇带村地推进信息化建设,这是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区别于其他省份“以县为中心”的模式,这在来说是发展思路上的创新,这一特点引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的注意。
“越有新意,就必须越有前瞻性地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要考虑镇级的人财物资源够不够,是否足以承担管控中心数据中心的职能。”汪向东建议,管控数据功能要和业务功能分开,让管控数据功能上移,而业务功能要下沉。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表示,互联网农业小镇应当打破行政区域的概念,海南1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不应当统一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而是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创新的“爆发点”。
日前,海南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次全体会议审议《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其中一项就提到了互联网农业小镇,“在全省60个乡镇各建一个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然而,数量并不代表什么,作为一项新的事物,互联网农业小镇未来究竟要打造成什么样子、还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要建立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等方面都值得研究。
在江华安看来,应该按着这样的思路走,一个是沿着农业信息化这条路子一步一步地推进小镇的建设;另一个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解决。
“互联网农业小镇其实是‘三农’信息化工作的延续,理解互联网农业小镇,要撇开概念,回到事情本身。”汪向东表示,“必须要牢牢树立‘不是做盆景,而是种大田’的理念,考虑发展资源、成本、目标之间的平衡,思考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