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农业供给侧改革“重头戏”
2016-03-21
湖南日报6170
核心提示: 三农问题,既古老,又时新。 当阳光照进2016,关于破解三农发展瓶颈、打造三农更美图景,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是农
“三农”问题,既古老,又时新。
当阳光照进2016,关于破解“三农”发展瓶颈、打造“三农”更美图景,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现代化”。它们,是“中央一号文件”“湖南省委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面对面交给湖南的重要“作业”。
如何又好又快完成这项“作业”?本报特约“三农”专家撰文建言,以期有助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廓清思想认识、找准着力点、唱好“重头戏”。
随着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使得农业效益、竞争力难以有效提高,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成本、提率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和发展方向。如何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值得农经学者深入探究。
1 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平均成本
当农业陷入“小规模、兼业化陷阱”,会不利于成本降低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引领功能,有利于采用现代生产要素和现代生产方式。经营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农户,对农业机械、新品种、新技术和社会化服务的使用率会明显提高,可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生产支出;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效应和农业科技进步效应明显,有利于提高单产。比如规模经营的水稻亩均机耕作业费可降低25-30元,亩均节药30%以上,单产普遍要高出50公斤左右。
因此,应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41万户、合作社129万个,龙头企业12万多家。可通过创新发展经营主体的联合、合作和产业化等提高其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全产业链服务、成本分摊,有效降低成本;二是以农地制度创新引导土地股份合作制,通过农地入股分红等节约租金成本;三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如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创投基金、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真正让农业规模经营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2 发展农业科技,降低多元成本
农业发展面临的许多瓶颈性问题,都可以在科技进步中找到破解的“钥匙”。
农业科技进步可提高农业生产率。新兴的“3R”技术从节水、节地、节肥、节料、节能等多方面入手,可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降低物化成本。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可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使化肥使用量减少20%-30%、总成本降低15%-20%。
农业机械化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大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导致劳动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驱动力,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我国2014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是2000年的6倍多。
因此,须重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同时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科技素养。
3 创新经营体系,降低交易成本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产业融合水平还不高,农业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还不强,多样化的农业分工经营难以出现,推高了经营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
因此,要着力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产业融合,以节约运营成本。应通过农业组织化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和发育农业服务市场,诱导代耕、代种、代管、代营的纵向分工与服务外包,扩展农业的分工经济性,同时拓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有效降低农业经营组织的运营成本。而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融合能够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交易成本降低。比如我国农产品每年产后损失3000亿元,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具体说来,要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要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发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产业集聚,减少交易主体的搜寻成本;要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方式,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要整合、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等降低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
4 推进绿色发展,降低污染成本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属于粗放型增长模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据相关部门数据,我国每公顷耕地化肥使用量高达397.5公斤,单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是平均水平的2.5倍,中重度污染耕地已达5000万亩,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面临城镇化、工业化污染的威胁。
因此,我国农业须努力实现绿色发展。要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要发展集约农业。按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要求,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推广减药、控水等一体化技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工程;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要管控好工业和城市污染转移排放,降低外源性污染流入农业。
5 建设农村公共财政,依托财政“挤出效应”降低农户投入成本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降低的效果。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相对落后,农户自身投入居高不下,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短板。事实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有利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还有利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等建设,则可以产生聚集经济。
因此,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农户提供更多公共物品,产生财政“挤出效应”,从而节约农户生产成本;要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面向基层推广农技的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规模化经营主体增加生产性投入。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