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注“老三样”到聚焦“新三件”
生产配套:“铁牛”遍地走 收储设施成“新忧”
“大型机耕设备我们有,插秧时还可以找社会化服务组织。今年我愁的不是怎么耕、怎么种,而是怎么建设储存稻谷和蔬菜的专业仓库。”一见到记者,江西万载县三星镇红光种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陈光晃就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春耕思考。
这个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刚开始只有180亩稻田,这几年随着乡村种地人口的流失,合作社的土地流转规模越来越大,种植的农作物也更加多样化。2015年,红光种养农民合作社土地规模达到1200多亩。就在这个春节,趁着在外打工的老表回乡空当,他们又流转了近500亩田。
陈光晃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的春耕备耕工作在元宵节后就开始了,400亩预备种毛豆的田,已经耕了一半。不过,比春耕更让他着急的是建设稻谷、蔬菜专业储藏设施的事。从年前开始,他就在联系当地镇里干部,希望他们能够帮忙找一块可以建设贮藏设施的地方。
陈光晃说,现在种的地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烘干、存储设施,不仅遭遇雨天会受损失,而且无法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农产品的出手时机,也是一种损失。
据江西省农业厅统计,2015年江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007万亩,流转率达31.43%,百亩以上种粮大户8940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规模的增加和粮食产量的提高,烘干、仓储设施日益成为种粮大户们生产发展中的短板。
生产过程:“天气预报”重要 科学技术更重要
2月底,万载县银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李新源,听到县里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开班的消息,放下手中蔬菜大棚育苗的活,早早赶到了培训课堂。银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户均收入达到10万元,李新源把这个功劳给了“科技种田”。
“我们种植绿色蔬菜的大棚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都是跟县里的农技师学的,科学技术使种菜的投入更低,收获更多。”李新源告诉记者,现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增加产量、抵御风险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也要跟上科学种田的“潮流”。
“去年我们了解到有一种更先进的温室大棚,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蔬菜产量,降低成本;还能种植品类更多、市场价格更高的反季节蔬菜。”李新源说,他们也准备在新承包的400多亩田上,建设高级温室大棚来种菜。今后,他还想学习怎么使用互联网,上网购农资、卖产品、学技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前春耕备耕,天气情况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随着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职业化的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求越来越强烈,对农技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多。
万载县农业局局长张树鑫告诉记者,今年不少种养大户向他们提出,要根据大户和普通农户,分别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同时,还要丰富培训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带领他们去发达地区同行那里学习交流,掌握最先进的种养技术和经营理念。
“县里现有十多名高级农技师,每年要培训500名左右的农民。今年县里在培训的人手、设施方面都要增加投入,培训方式也要多元化。”张树鑫说。
土地增收:农资价格省不多了 得把市场研究好
春耕大幕即将开启,种了19000亩水田的南昌市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没有像往年一样,急着跑农资市场关注哪里的农资质优价廉,而是专心致志地研究怎么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怎么建设自己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规模化生产以后,我们使用的种子、肥料、农药,都是直接与厂家沟通,肥料直接运送到田间地头,价格也是市场上最便宜的。”凌继河说,现在他要关心的是怎么从春耕开始,就与粮食市场需求衔接。与凌继河一样,丰城市80后种粮大户张俊杰大年刚过,就在网上搜集各地市场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状况。
“国家政策文件中提出了‘大农业’概念,我们的视野也要更开阔。市场对绿色无公害的蔬菜需求很大,价格也高。有些流转过来的地不适宜种水稻,我就把它改成菜地。”张俊杰说,现在种田除了要规模化,还要市场化,才能从田里获得更多的收入。
借助万载优良的自然条件,在向有机观光农业转型发展的陈光晃说,现在他们种田最希望政府提供的是对农产品市场的预测分析,并指导怎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发展多样化经营。
“以前种田,农资价格对成本和收入影响很大,现在只有经营方式对路,种对了东西、搞好了质量,才是我们增收的根本!”陈光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