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李守信 : 向规模化要效益
2015-06-17
邢台日报35440
核心提示: 6月15日,午后的阳光直射到金色的麦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隆运转,一行行成熟的麦田被收割完毕。看着从收割机谷仓流泻而出的麦粒,李守信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俺这1600多亩优种小麦收下来,预计增收220多吨。”
6月15日,午后的阳光直射到金色的麦田,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隆运转,一行行成熟的麦田被收割完毕。看着从收割机谷仓流泻而出的麦粒,李守信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俺这1600多亩优种小麦收下来,预计增收220多吨。”
今年39岁的李守信是南和县北庄村人,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他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成为南和县头号“土地管家”。由于李守信能吃苦、肯钻研,这几年他的粮食产量一直稳中有升,小麦亩产平均都在500公斤以上,有几块试验田甚至达到了六七百公斤。2014年底,李守信还被农业部授予“种粮大户”的称号。
在李守信看来,今年能有好的收成,不光得益于选对了品种,更是沾了规模化种植的光。
“土地流转后,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土地适度集中,为机械化奠定了基础。”李守信指着麦田内整齐划一的喷灌设施介绍说。去年年底,他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引入了喷灌设备。“以往种植小麦,一眼机井可以浇地40—50亩,现如今,有了喷灌设施,一眼机井可浇地100—120亩。”李守信说,使用固定式喷灌技术后,不光能节约用水,还省时省力。折合下来,每亩田地可节约生产成本200多元。
“规模化种田还促进我们从凭经验种田到科学种田的转变。”李守信认为,一般农户农田管理都比较粗放,普遍存在水多肥多。为了追求高产量,不管需不需要,农户使劲往地里施肥,造成了土壤元素的严重失调。
为实现科学种田,李守信创办了全市民办农研所——南和县浪头河农业科学研究所。运行两年多来,乡亲们都说,这小小“农研所”能量可不小,不仅成为乡亲们的“庄稼医院”,而且也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平台。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