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接地气 服务农业更精准
4月29日,记者在廊坊市农业局农业信息中心办公室,见到了“接地气”的遥感技术。“只要打开电脑,通过农业遥感监测的服务平台,全廊坊市的农业生产情况便能一目了然。”廊坊市农业局农业信息中心主任王津花告诉记者,该平台可检索一段时间内全市各个地区小麦、玉米、露地蔬菜、坑塘面积等多种数据。只见她轻点鼠标,各个乡镇村落的种植情况果然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得一清二楚。“遥感技术收集的数据非常重要,直观、可控,统计的情况可比我们之前人工统计的精准多了,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为我们提供信息服务,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王津花坦言,尽管从事多年的农业信息工作,此前她对遥感技术并不熟悉。“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矿藏、湿地等等,但这些应用基本上都集中在层面,面向区域,面向县、乡、村这三级的则很少。”
2013年,廊坊市农业局搭建起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视频监控和管理服务。为了更好地发展县域“精准农业”,2014年,他们依托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农业卫星遥感监测项目,搭建起了遥感监测平台,如今已经开始数据监测统计工作。
在位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的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内,记者见到了遥感监测项目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他们正忙着收集并分析廊坊市各个乡镇的水利数据。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院长郝玉龙介绍说,遥感监测平台主要是通过遥感技术为廊坊的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的服务,它有两个特点,一是面向县域经济,二是实现常态化服务。
除了收集数据,遥感技术还能改变工作模式。采访中,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金永涛告诉记者,2014年,廊坊市安次区林业局统计新造林,动用了20个人、6辆车、历时3个月,而应用遥感技术后,只需9个人、3辆车、1个月,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数据核查的精度。
“当然,遥感技术接地气,的受益者还会是农民。”金永涛说,虽然眼下遥感技术还只是在数据统计的层面,但政府会根据统计到的种植数据,告诉农民如何调整种植结构,怎么样才会更挣钱,及时帮助他们进行决策依据。日后,一旦遥感技术完善,实现与北斗导航、物联网的对接,农民们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庄稼地里的情况,包括土壤病害、墒情、旱情、苗情,依据需要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
王津花十分看好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未来,我们要把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遥感监测平台整合起来,在一个平台上了解当地的种植情况,实时监测,还能及时了解墒情、旱情,实行测土配方、滴灌技术等等。我想,这些场景在我们这很快就能实现。”
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遥感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针对农业生产实现县域遥感监测业务常态化,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希望能尽快探索出可以推广的模式。”郝玉龙表示,协同创新中心还将构建廊坊市县域遥感应用综合服务业务平台,早日实现多个农业行业的菜单式服务,助力精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