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入口3秒自动进入网页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_精品伊甸乐园入口2023高清

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甘蔗机械化 迎来转折点

   2014-01-02 农机通杨雪 刘卓7870
核心提示: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推广不开,导致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缺乏,这是什么产业?一项推广了二十多年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在今年突然有了转折性的发展,为什么?使用了上进的装备,机械化推广仍然面临重重障碍,怎么办?
破局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全有一百多个出产甘蔗,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我国是甘蔗种植的第三大国,种植面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省区。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约30%,远远低于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59%的综合机械化水平,特别是在劳动强度的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仅约为1%,这意味着我国的甘蔗生产还大量的依靠人工。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突出的劳动力紧缺和人力成本上涨,使得我国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另外,近年来国际糖价下跌剧烈,从2011年的7000元/吨到2013年的4500元/吨,几近腰斩。但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制糖工艺所限,国产蔗糖却必须达到5000元/吨才能达到盈亏基本平衡。大量价格相对低廉的蔗糖不断从国外涌入中国,严重影响我国糖产业的发展。国产蔗糖不仅在国际市场失声,甚至在国内也处于弱势。

       曾经在广西分管农业工作的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在今年9月8日出席豪丰杯十佳农机教师评选颁奖仪式致辞时这样形容广西的蔗糖产业:广西有1600万亩甘蔗地,年产7000万吨甘蔗,大部分甘蔗仍要靠人工一棵一棵地去砍。一个人一天累死累活能砍1吨甘蔗,一亩地产4吨甘蔗,需要4个人砍一天才砍得完。但是,从国外进口的一台大型甘蔗联合收获机,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一小时就可以收获10亩,一台机械相当于两百多名中国农民干的活。6年前,雇佣砍甘蔗的工人一天需要45元,现在需要100—150元。七八吨甘蔗能提取出一吨糖,这样算来,一吨糖仅人工成本就过千元。再加上种苗、化肥、农药等成本,中国的糖厂一吨糖必须卖到5000元才能达到盈亏平衡。但是,进口一吨糖只要4000元左右,对比一下,相差上千元,中国生产的糖就毫无竞争力。所以去年中国年消耗糖约1300万吨,其中进口就占了361万吨,这就是机械化上不去造成的。

转折

       12月21日,广东省湛江农垦局会议室里,领导、专家、甘蔗收获机制造商、糖厂负责人、种植户以及专业媒体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

这场头脑风暴的焦点是——甘蔗生产机械化。

       成立时就立足于服务湛江农垦三大糖业分公司的广东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今年终于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现在我们跟糖业公司的各种沟通配合已经比较顺畅。以前糖厂的生产环节对机械化的要求特别多,现在由于用工紧张,甘蔗收获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榨糖,对于机械收获甘蔗他们已比较接受。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劳力短缺和工资成本上升,我们的合作才比以前容易了。”广垦农机服务公司总经理胡乔说。

       这个榨季,广垦农机服务公司机械化收获甘蔗预计将达5万吨,比上个榨季翻番。如果加上附近农场提出的收获服务要求,广垦农机服务公司现有的8台甘蔗收获机全部上阵都难以应付这么大的作业量。

       而另一方面,广丰糖厂副总经理张建华今年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这个榨季一开始,日处理原料甘蔗能力达7500吨的广丰糖厂就一直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即使一天的日处理量也只有7100吨。如果一直是这种情况,这个榨季的生产期就会被拉长,对糖厂很不利。”张建华说。而且按照工厂设备的要求,如果一天加工量少于5500吨甘蔗,工厂甚至会开不了机。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无他,就是劳动力的紧缺,甘蔗收获量少。

       丰收公司南光分公司18生产队队长邓彪说:“以前是大量劳动力提前聚集在农场场部,排队等着雇佣。现在是我们必须在榨季前到他们的家乡去请,事先谈好工资和生活条件他们才会来。”只有11个职工的18生产队,却种植着近1300亩的甘蔗。这种地多人少的局面,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是的出路。

       “其实从上个榨季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了劳动力紧缺现象严重。今年3月,大量来自外省的劳动力纷纷返乡,几乎所有的农场都打电话向我们求援,要我们的甘蔗收获机前去支援,以解燃眉之急。”胡乔说。

       劳动力紧缺随之带来的就是劳动成本快速上涨。短短几年时间,人工砍蔗的成本就已突破每吨百元的大关,今年更是达到了120元。而在广西,每年大量从越南跨境砍蔗的农工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本地劳动力的紧缺,另一方面也是因其价格相对低廉。国外进口蔗糖之所以比国产蔗糖便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采用机械化收获,大幅降低甘蔗的生产成本。

       “目前甘蔗机械化的优势就是成本远远低于人工。以每亩地产5吨甘蔗算,人工收获1亩甘蔗的成本大约600元,我们机收的成本只要不到300元。根据台湾此前蔗糖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每吨120元的人工费是这个产业的发展临界点,一旦超过这个点整个产业就必须实现转型,机械化就势在必行。”胡乔说。

        从不接受到认识,再到如今的迫不及待,甘蔗生产的机械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局面。

瓶颈

       长期以来,在甘蔗种植和收获环节上,机械化都面临着瓶颈问题。种植上是因为机械化种植的甘蔗在产量上长期无法超过人工种植,这使得农户很难接受。而在收获环节上,机收甘蔗偏高的含杂率,又使得糖厂对机收甘蔗避之不及。

       “但其实细细想来,这两点都不是机械设备的问题。种植上产量上不去,与种植方式、种子和灌溉方式都有关。而甘蔗机收方面,我们使用的是目前进的设备凯斯系列甘蔗联合收获机,这种机器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为什么在其他含杂率高的情况能接受,这是因为当地的制糖工艺与之相匹配。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制糖工艺主要是适应人工整秆砍收方式收获的甘蔗,这样的工艺就要求原料蔗的含杂率不能高过1%,这种水平的含杂率机械化收获还达不到。”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副局长陈永光说。

       令人振奋的是,今年湛江农垦在甘蔗种植机械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机械化种植的出芽率和产量都高过了人工。“在我们广前农场种植的1000多亩甘蔗,亩产能达到6吨多的产量。产量问题解决了,机械种植的优势就立刻凸显出来——1亩地机械化种植只需要成本60元,而人工种植成本要160元。”陈永光说。而甘蔗机收则在劳动力紧缺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倒逼之下,也进入了一个势在必行的局面。

       机收甘蔗之所以含杂率偏高,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甘蔗收获量和出糖率,一般会要求机械在切入地面以下1—2厘米的部位将甘蔗砍断,这就难免裹带泥沙。这种现象在阴雨天气更是十分明显。加之像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台风比较频繁,甘蔗几乎都存在倒伏现象,这也给机械收获的洁净度带来了影响。另一方面,目前从国外引进的多是切段式甘蔗收获机,切成30厘米左右的甘蔗由于断面较多,蔗液的溢出较多,既会导致甘蔗糖分的损失增加,又会粘附较多的泥沙。还有收获机械切削蔗尾时也会因为甘蔗生长的高低不一致而导致砍断蔗鞘的长短不一。如果切掉过多的蔗鞘,则会导致糖分的损失和收成的降低,切得少含杂率就会高。“这使得机械收获的甘蔗榨出的蔗汁含泥沙多,以现有的工艺很难沉淀干净。如果改变制糖工艺,短期内的成本负担又会很重。”张建华说。因此,糖厂目前采取的方式是控制机收甘蔗的数量,每天定量收购机收蔗,以保证蔗糖的品质。“这肯定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一旦有一天没有人砍甘蔗了,再多杂质的机收甘蔗我们也都得收。”张建华无奈地说。

       胡乔也坦言,甘蔗机收的含杂率偏高和糖厂目前的制糖工艺之间不匹配是制约甘蔗机收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公司的8台甘蔗收获机,理论上一台机械一天能收500吨,但实际上肯定达不到,去年8台机械一天最多也就收1000亩,这只相当于国外1—2台机械的作业量。原因一是机械出故障售后服务不及时,二是阴雨天气无法进行机收,三是糖厂设定限额,每天只收几百吨甘蔗。加上我们的地块不够规则,大小不一,又不平整,种植规格还不统一,行距偏小。切段式机收的甘蔗要求在24小时之内必须进行加工,从田头到糖厂就需要大量的运输车辆来保证。而我们目前一台甘蔗收获机也就配有两台运输车,运输能力也跟不上。所以因为配套系统不到位,农民又没有晚上收获的习惯,我们8台收获机一天的收获量也就在1000吨左右,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系统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区颖刚,一直致力于甘蔗机械化的研究推广工作。他的足迹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的甘蔗主产区。“如果我没有记错,国外甘蔗联合收获机械最早进入中国是在1979年的北京十三国农机展上展出的一台澳大利亚的甘蔗收获机。然后大约在1982年这台机械被引进到了广东。甘蔗收获机在广东的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到现在,甘蔗机收还是推不开,机收率还不足1%。这其中的原因,不只是装备上的,更准确的说是观念没有跟上,机械化系统还不完备。我们不光需要机器,我们需要的是一整个系统。”区颖刚教授说。

       区颖刚教授所指的这个系统,包含着诸多要素,既有机器装备,还有地形地貌、田块大小等地理因素,土地经营模式,农机服务模式,而机具设备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再分别建立不同的机械化发展模式,“从地形地貌上说,种植甘蔗的耕地多为丘陵坡;从地块面积上说,多数是小农户承包的3—5亩的小田块。按粗略计算,适合大型收获机作业的不到10%,适合中型机具的约为40%。所以从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地形、地块大小及土地经营模式来看,更适合中型机械化发展模式。像广垦农机服务公司拥有的凯斯大型甘蔗收获机,理论上一年要收获4000亩才能达到赢亏平衡,而按照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来看,目前这些机械还没有达到盈利的标准。”

       事实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机收甘蔗与糖厂制糖工艺之间存在矛盾以外,甘蔗生产机械化也面临着农机与农艺之间融合的诸多问题。

       首先是种苗。适应机械化种植的甘蔗品种,要求具有抗倒伏、脱叶性好、宿根性好的特性。但是满足这些特性的种苗,一般产量不是很高。

       第二是种植模式。目前农户普遍采用1米行距。因为农户认为宽行距多行条植会影响产量。但机械化收获则要求1.2米或以上的行距才适合,现在的窄行距既影响了机器的工作速度,也是导致机收甘蔗含杂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甘蔗生产提倡留宿根。但为了保证产量,目前很多农户都是采取一年一种的方式。
“我们的农业种植普遍是以追求高产量为最终目的,但是放到这个糖产业来看,这种观念必须转变。因为一个产业的目标是益而不是高产量。益怎么来,就是加低成本。以我们现在的观念,要保证高产量就需要精耕细作,但是成本必然高昂。这对整个产业带来的影响就是产业整体效益的低下,竞争力的缺乏。”区颖刚教授说。

        所以,虽然整个糖产业涉及的各方都认为甘蔗生产机械化是整个产业的出路,可是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却始终难以提速。

出路

       为了更好地探索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还与广前农场联合搞起了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我们之所以与农场联合搞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就是想通过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一方面提高产量,一方面降低成本。我们计划从四个方面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把每亩甘蔗的生产成本控制在1800元以下。一是种苗。建立自己的种苗基地,夏育秋种,整段全育种,培育出适宜机械化种植的甘蔗苗,既方便机械种植,又保证出芽率。二是甘蔗机种的时候不用剥叶,连叶鞘一起种,这样可以节省人工费。三是留宿根,减少耕整成本。留两年宿根,一年能减少成本200元/亩。四是使用复合颗粒肥,降低用工量和施肥量。”胡乔满怀信心地说。

       为了有效减少机收甘蔗含杂对制糖工艺的影响,湛江农垦还投入200多万元研发机收甘蔗的预处理设备。“我们想利用预处理设备对机收的甘蔗进行清理,用‘干处理’的方式清理掉泥沙和蔗叶。”湛江农垦局生产处副处长陈剑豪说,“另外,我们还尝试着把农业这个车间的问题在田头就处理掉,从而化解掉工业车间内的问题。如果这个方法行得通,必然会极大地提高糖厂对机收甘蔗的接受度,从而促进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为了解决进口甘蔗联合收获机水土不服的难题,本土厂家广东科利亚公司也在不遗余力地对其自主研发的履带式中型甘蔗联合收获机进行持续改进。其生产的这种履带式甘蔗收获机较之进口机具更能适应我国甘蔗种植的小地块、斜坡地的实际。然而正如广东科利亚公司董事长彭康益所说的:“我能解决机械系统的问题,可是解决不了整个生产系统的问题,我找到了更适宜机械的收获方式,却找不到最耐用的刀具。”其面临的难关还需要一一攻克。

       为了更好地适应机械化规模种植,两年前,丰收公司南光分公司第18生产队还进行了农业模拟股份制的试点。将土地面积折算成股份分配到职工名下,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一方面,用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造来配套机械化生产,另一方面,又用机械化生产推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同时,从建立一整套良性运转系统的角度出发,近年来各大糖业公司也开始主动寻求与甘蔗种植户的合作,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广东、广西都建立起了“糖厂+农机合作社+蔗农”模式的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各方共同努力探索出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之路。
 
标签: 甘蔗 机械化 转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日土县| 万载县| 临漳县| 台中市| 时尚| 彭阳县| 博爱县| 崇义县| 西丰县|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