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入口3秒自动进入网页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_精品伊甸乐园入口2023高清

您好,欢迎来到农机1688网!  |  官方微信
     手机版

咨询热线

18701651688

从CIAME2011看全半喂入收割机发展趋势

   2011-11-25 13470
核心提示: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CAMF)是农机行业的年度盛会,今年改名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CIAME),10月27-29日在郑州召开。作为知

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CAMF)是农机行业的年度盛会,今年改名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CIAME),10月27-29日在郑州召开。作为知名、亚洲的农机行业品牌盛会,CIAME的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扩散,良好口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厂家参展,据统计本届展会无论是参展企业还是参观的观众都创造了历年新高。每年的会上展出的产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来年市场的流行趋势,研究和分析农机会上的展出产品,可以预测来年的市场走势,本文就会上全喂入和半喂入水稻收获机各厂家参展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推断后期收获机行业的走势,为行业内各厂家提供营销借鉴。

一、行业进入成熟期,收获机参展企业减少

笔者已经连续五年参加农机会,并且每年都在关注收获类机械在展会上的表现。在2009年、2010年曾经连续发表过《从CAMF2009展会看收获机发展趋势》、《从CAMF2011展会看收获机发展趋势》。2009年参加展会的收获机企业有60家,其中水稻收获机企业32家。2010年有75家企业参展,其中半喂入19家,全喂入20家,合计39家。2011年参加展会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展会全喂入产品的有17家,半喂入有15家,合计32家,从企业总量来看,比上届有所减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企业参展趋于理性,以往跟风参展、盲目参展的现象在减少;二是水稻收获机行业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行业竞争格局已经稳定,目前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市场进入了存量市场,新企业较少进入;三是各主流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划定,优势企业竞争实力不断增强,行业进入门槛开始抬高,行业开始整合,一部分想进入者被挡在门槛之外;四是宏观调整不断强化,企业筹融资成本不高提高,部分企业从展会成本考虑,在收获较小的情况下选择不来参展。

二、产品结构深度调整,全半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全喂入和半喂入收获机虽然同为水稻类作物的收获机械,但因为价格差距悬殊、收获效率不同、技术水平差异、经营效益不同、收获方式各异等,所以从日韩引入的半喂入产品一进入中国市场就与土生土长的全喂入产品形成水火不容的局面。在发展初期,半喂入由于价格奇高,所以一度在推广中遇到极大的市场阻力。如久保田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其苏州基地生产的半喂入收获机价格高达35万,这对于当时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中国农民来说,无异是个天文数字,所以当时全喂入市场销售占据优势地位,因为同期全喂入主流机型价格在5万元出头,由于性价比极高,用户在收入很低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就的选择了全喂入收获机,2006年全喂入收获机年销售量达到42000台。

从2004年开始实行农机补贴政策后,水稻种植大省开始对半喂入进行重点推广和倾斜补贴,一些地方甚至长期不限量的进行地方累加补贴,补贴后产品购置价格大大降低,再加之半喂入比全喂入收获效率更高,机手收益更有保障,所以半喂入的需求量直线上升,在这个阶段国内新旧厂家开始介入半喂入收获机行业,短短三五年国内就出现了大大小小近三十家半喂入生产企业。其中锋陵和富来威等企业实现了量产,在自主品牌的群蜂战术下,日韩强势企业被迫降低产品售价,产品价格降低后,购置门槛相应降低,所以又拉动了半喂入产品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在这个阶段,全喂入销量开始停滞不前,许多生产全喂入的企业开始转行生产玉米收获机,一些企业退出了市场,半喂入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全喂入进入守势。

进入2009年后,全喂入企业开始寻求技术突破,一些新的行走、脱粒、筛选技术,尤其是半喂入收获机脱粒技术被应用到全喂入产品上,还有纵轴流脱粒技术、双滚筒、纵轴流加切流技术等被引入全喂入收获机产品上,全喂入产品的作业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全喂入收获机重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重新认识到全喂入的优势,全半竞争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本次展会上往年收获机厂家一窝蜂似的展出半喂入的情况有所变化,半喂入参展机型明显减少,一些小的企业可能已经退出了半喂入市场,而配置了双滚简,纵轴流脱粒技术的产品已经成为主流展品。

三、全喂入适应性广,半喂入发展受限

展会上全喂入半喂入的表现虽然不能就此断定半喂入已经进入了颓势,但至少能说明全喂入有很好的适应性,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全喂入之所以能在与半喂入竞争中又卷土重来,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外,还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全喂入性价比更高。虽然国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在上升,但与快速上涨的物价水平、飞速增长的农资成本相比,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再加上农村融资渠道极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仍将是农民选择农机时考虑的因素。所以在全喂入技术得到升级,作业效率与半喂入持平的情况下,就是作业成本稍高一点,农民仍会选择购买价格更低廉的全喂入水稻收获机,这也是全喂入在与半喂入近二十年的竞争中一直“坚挺”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全喂入更适合大规模生产。半喂入产品是基于日韩小规模农业生产而研发的产品,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快速推广,是因为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日韩小规模农业种植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半喂入一进入中国市场,由于适合中国的市场需求特点,就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但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中国农村开始出现土地集中、土地流转、连片种植等形式多样的规模化农业生产,所以适合准规模化和大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全喂入收获类机械,包括轮式收获机和履带收获机两种行走方式的收获类机械需求量开始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半喂入收获机由于基于小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先天基因,注定这个产品只是个过渡性的产品。从欧美等发达来看,大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就没有产生对半喂入水稻收获机的需求。所以据此推断,今后随着国内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半喂入收获机的市场将会区限于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小地块水稻种植区域。而耕作条件较好的地区、东北、北方大田水稻种植区的作业会被效率更高的大马力全喂入水稻收获机占据。本次展会上2.5公斤、3公斤、4公斤全喂入成为主流,往年的2公斤以下的产品明显减少,说明全喂入顺应了国内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三是补贴政策不再偏向于半喂入。随着半喂入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各地水稻收获时用机紧张局面已经得到很大的缓解,所以各地已经不再把半喂入作为重点补贴的产品,这就让全喂入和半喂入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再加之补贴品种和机型连年增长,补贴资金被分摊,分到半喂入机型上的资金比例明显减少,这也造成了半喂入销售乏力。

四是全喂入更符合保护性耕作的需要。近几年各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要求秸杆就地还田,半喂入收获机只是进行稻穗部分的脱粒,虽然动力消耗小、工作效率高,但是没有秸杆粉碎还田的功能,所以其作用范围受到限制。如果国内保护性耕作范围继续扩大并且长期进行下去,半喂入使用量将会越来越小。

五是半喂入回收时间变长。在保有量较小的2003-2005年期间,一台27万左右的半喂入产品,由于作业面积有保障,作业时间长,所以许多产品单机一年半或两年就可收回成本。现在随着半喂入和全喂入机型的急剧增多,机手收益已经趋于合理,许多半喂入产品成本回收期延长到3-5年的长周期。所以出于经营风险考虑,一些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会考虑风险更小的全喂入产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喂入有自身的优势,符合未来国内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趋势;而半喂入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决定其后期发展或将限制在中小地块、山区丘陵地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机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机资讯
点击排行

益阳市| 铜山县| 莒南县| 江口县| 锦屏县| 新竹市| 策勒县| 长宁县| 漳州市| 广德县|